星期五, 12月 30, 2005

Google將成為Opera手機瀏覽器的預設搜尋首頁

之前傳出GOOGLE與微軟都在爭搶的OPERA
再度讓GOOGLE得手了
可說是微軟在與其爭戰中
再度挫敗
兩者競爭的火熱化和卡位戰中
GOOGLE總是站上有利的位置和贏得勝利
其速度,資金,談判的手段和策略的規劃
都有值得思考和學習之處
-------------------------------------------
之前傳出Google與微軟都有意收購的瀏覽器業者Opera,在周四(12/29)發布聲明稿表示,Google搜尋引擎將成為該公司手機瀏覽器的搜尋首頁,雙方簽訂一年合約。而關於兩項收購傳聞,Opera在上周已出面否認。 Opera推出兩款行動瀏覽器,一為免費的精簡版,針對WAP及Java手機的Opera Mini;另一為付費的完整版,適用於手機及其他無線裝置的Opera Mobile。在Opera所推出的這兩款行動瀏覽器上,Google都是預設的搜尋首頁。 Opera預計在下周公開發表Opera Mini,可供全球手機用戶免費下載使用,Opera Mini主要支援低階WAP及Java手機,由於此一瀏覽器可以將網頁壓縮至少70%以後再傳送到手機上,這可以省下依傳輸檔案小大計費的手機連網費用及縮短下載時間。 同時,利用Opera Mini瀏覽網頁時,Opera伺服器也會縮小所瀏覽的網頁大小,並提供適合手機螢幕尺寸的瀏覽畫面。 Opera在本月已悄悄開放部份國家的Opera Mini下載,包括挪威、瑞典、丹麥、冰島、芬蘭等北歐國家及德國等。(編譯/陳曉莉)

星期四, 12月 22, 2005

Google成AOL第二大股東 微軟再度挫敗

喧騰一時的AOL合作對象終於抵定。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下的AOL入口網站及全球搜尋巨頭Google在周二(12/20)正式宣布雙方的合作,證實之前各大媒體的報導,Google將以10億美元取得AOL百分之五的股權,成為股份僅次於時代華納的AOL第二大股東。 在加入投資關係後,雙方的合作將更為密切,除了AOL也將持續採用Google搜尋引擎及廣告服務之外,Google將在該站提供相當於3億美元的廣告服務推廣AOL,另一方面,Google也將藉由此合作發展視訊(Video)廣告服務,並可使用AOL的內容服務,雙方還決議讓Google的Google Talk與AOL的AIM兩項即時傳訊軟體互通。 時代華納執行長Richard D. Parsons表示,這項合作將能加速AOL自撥接服務移轉到免費入口網站服務,雙方的結盟將在成長快速的網路廣告市場上互蒙其利並勝於單打獨鬥。 Google執行長Eric E. Schmidt則說,該合作能讓Google加速完成從簡單的文字式廣告擴張到所有廣告模式的目標,包含視訊廣告。根據雙方的協定,AOL將可銷售Google及其他Google合作網站上的搜尋廣告;雙方也將有視訊搜尋的合作,在Google Video裡展示AOL的付費影片。 過去Google網站以簡單明快著稱,主要提供文字式廣告及文意式廣告(contextual advertising),因為Google不想讓檔案過大的圖片廣告降低網站瀏覽速度。 目前美國網路廣告市場由Yahoo領先群雄。根據Nielsen/NetRatings依網路廣告曝光次數的調查,Yahoo市佔率約為25%,而MSN及Google則各佔9%,AOL則僅有4%;但在成長最快的搜尋廣告市場部份,則由Google居冠,領先居次的Yahoo兩倍之多。 許多分析師皆看好這項合作案為AOL所帶來的利益。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Jordan Rohan指出,倘若AOL要再度成為有活力的網站,那麼它必須回復成長,與Google的合作只是第一步,也許Google的神奇魔力能感染到AOL。 而Probe Financial Associates的研究總裁Victor Schnee也讚美這項交易將能協助AOL提昇廣告營收,不過另一方面Victor Schnee也擔憂時代華納這個龐大的媒體集團是否能成功管理AOL網站資產,並跟上這個變化快速的網路產業的腳步。 但也有人對此交易抱持不同意見。持有時代華納3.1%股份的Carl Icahn即曾經公開反對此項交易,稱這整件事真是一蹋糊塗。 AOL擁有全美最受歡迎的AIM即時傳訊軟體,並成為微軟及Yahoo聯手抵制的目標,但其入口網站造訪率卻逐年下滑,根據 comScore Media Metrix的調查,去年11月,有48%的美國網路用戶造訪AOL網站,但今年11月則僅有41%、約7000萬的網路用戶造訪該站。(編譯/陳曉莉)

個人化搜尋服務時代來臨

個人化搜尋服務 未來精彩可期
自1997年開始,網際網路世界中盛行一種提供各類網路內容連結的網站,稱之為「入口網站」(Portal Site),讓網路使用者能夠經由入口網站,任意聯結至想要進入的網頁,甚至,更進一步讓使用者將其設為首頁,前期以Yahoo!、蕃薯藤以及新浪網等為代表,而這即是搜尋網站出現的濫觴。Google出現之後,其簡潔的使用介面、精確的搜尋結果以及龐大的資訊量等表現,更將搜尋引擎的使用提升至另一個境界。隨著網路寬頻時代來臨、使用者期盼的搜尋準確性提升以及資訊爆炸的現代態樣等情況下,各家搜尋引擎業者莫不思考如何能夠深化使用者對於自家搜尋引擎的忠誠度與信賴度。於是,針對使用者個人量身打造的個人化搜尋網站服務成為各家業者積極努力的目標。

然而,當搜尋網站業者紛紛推出其「個人化搜尋服務」,所包括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不外乎針對使用者最常查詢的關鍵字進行人工智慧的歸類建檔,讓使用者在下次進行重複搜尋的時候能夠快速的獲取結果;以使用者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為基礎,提供使用者偏好的主動資訊,這種方式為一種push technology(主動提供使用者可能需要的資訊)的展現;根據上兩項的特性,讓使用者能夠在搜尋過程中準確的得到期望的搜尋結果。未來在發展個人化搜尋服務時,除了需要在以上三種搜尋引擎的基本功能要求更進一步的品質以外,我們還能夠朝著以下的目標前進:

(1) 與個人化加值服務結合:在搜尋過程中,可嘗試加入多元的網路使用服務,例如電子郵件、網路購物、即時通訊、交友等等。這些服務在目前的網路空間中雖然已經是相當普遍,但如何將這些服務與搜尋引擎結合,並讓使用者得到其想要的,則是可再努力的目標。

(2) 在使用者以及廣告客戶中取得平衡:使用者在使用搜尋引擎服務時,皆不希望搜尋的結果是一大堆的廣告訊息,倘若搜尋結果中包含了太多的廣告,使用者將會對搜尋服務感到灰心、難以信任。另一方面,對於廣告客戶來說,其廣告訊息也無法確實的傳達至消費者身上。於是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個人化搜尋服務中要考慮的重點。

(3) 針對不同族群/個人使用者設計專屬的搜尋引擎服務:此類服務與使用者偏好的人工智慧相似,皆能夠提供使用者期望接收的訊息。但我們能夠針對使用者的各項特徵以篩選他們不想看到或者不應該看到的資訊,例如,在兒童專屬的搜尋引擎服務中,便會禁止任何情色議題(非教育性)的訊息暴露。

(4) 更佳的介面設計:友善、一目了然、結構清楚的介面設計,使得Google在推出迅速擄獲大多數網路使用者的心。相同的,在計畫個人化搜尋服務時,其介面的設計與呈現也是十分重要的,務必要讓使用者能夠清楚的了解每一個步驟以及每一項服務的功能與操作。

(5) 與新科技的整合:除了電腦之外,個人化搜尋服務也能夠出現在其他載具上。而目前最受矚目的當屬與行動科技(Mobile Technology)的結合,未來,個人化搜尋服務也應當出現在手機、PDA以及各種手持裝置(Handheld Devices)上。由於手機相較於電腦,是一種更為個人(personal)且便於攜帶的科技,未來個人化搜尋服務可投入更多的努力及資源在這塊區域中。


搜尋引擎業者在計畫個人化搜尋服務時,必須針對使用者的各項需求進行研究,以獲得最佳的搜尋結果表現,並藉此來獲取使用者的信賴,促使再次的使用。此外,也需要隨時觀察新科技的發展,並思考與新科技的結合。如此一來,個人化搜尋服務在未來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殺手級應用。
電子商務時報  戴瑋庭 2005/12/21

星期一, 12月 19, 2005

有線電視系統的整合 麥格理買下台灣寬頻 8.88億美元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 掌握last miles
再加上電視 和寬頻 與電信的三合一整合
使的其加值業務和隨選視訊等業務商機的拓展
在未來的潛力頗為看好
以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不僅提供電視 MOD等
透過整合性的業務還可提供數位電視,網路電話,線上金融,訂票等等
商機在前 整合和併購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
-----------------------------------------------------
澳洲麥格里出價11.9億澳元收購台灣寬頻
 澳洲麥格里媒體集團(Macquarie Media Group)與麥格里銀行(MacquarieBank Ltd.)同意以11.9億澳元 (折合8.9億美元)取得卡萊爾集團 (Carlyle Group)手中台灣寬頻通訊公司持股股權。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目前居亞洲第三大市場。

 位在雪梨的麥格里媒體今天表示,將出資4.14億澳元取得台灣寬頻60%股權,麥格里銀行則以2.74億澳元取得剩餘40%股權,另外由澳洲最大投資銀行麥格里銀行負責安排舉債籌資以支應剩餘款項。


 麥格里媒體上個月才在澳洲完成上市,這筆交易案是其第一筆海外併購案,未來將朝網路、數位電視、電話等產業邁進。

 台灣寬頻通訊顧問公司 (Taiwan BroadbandCommunications)目前大約有98萬名有線電視與網路訂戶。Carlyle集團早在1999年7月即取得台灣寬頻現有的持股。

 麥格里媒體執行董事Tim Hughes表示,「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超過85%,也將有助於我們參與台灣有電視產業未來可能的整併機會。」台灣有線電視市場目前居亞洲第三大,台灣也是澳洲第十大貿易夥伴。
-----------------------------------------------
8.88億美元 麥格理買下台灣寬頻

澳洲麥格理銀行昨日對外宣布,旗下的創投基金-麥格理媒體基金,將以8.88億美元價格,從美國卡萊爾集團買下台灣寬頻股權,由於台灣寬頻是僅次於中嘉與東森的第三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如果以台灣寬頻旗下五家系統業者總計65萬用戶計算,平均一戶的收購價格高達新台幣4.53萬元。

台灣寬頻的股權標售案,前前後後一共拖了一年多,曾經參與競標的包括富邦集團以及香港和黃集團的Tom.com,先前曾經由Tom.com集團取得優先議價權,不過麥格理中途殺出,以九億美元出價,比Tom.com的8.2億美元足足多出了八千萬美元,期間還一度讓Tom.com非常不高興。


平均每戶收購價達4.53萬

媒體基金董事長休斯表示,台灣寬頻在台灣有線電視的市佔率為12%,是該基金第一次海外併購。

不過,對於麥格理銀行宣布這項併購消息,台灣寬頻不願對外證實,台灣寬頻財務顧問高盛證券則表示,麥格理與卡萊爾已經簽定正式合約(definitive agreement),但是還有一部分合約細節還在討論當中,據了解,8.88億美元可能還不是最後的價格,預料最後成交價應該會落在9億美元之間。

首次海外併購 基金漲了3%

麥格理銀行旗下的創投基金,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收購動作頻仍,當初麥格理公共建設基金(infrastructure fund)以18.3億美元,日前也出價15億英鎊標購倫敦證交所,當初麥格理買下芝加哥Skyway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決定,曾經被質疑是一項很蠢的投資,不過後來事實證明,麥格理做了一件明智的投資,麥格理上周也取得法國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優先議約權。

根據併購契約,麥格理媒體基金將買下卡萊爾持有台灣寬頻六成股權,四成股權則由麥格理銀行吃下,麥格理媒體基金目前擁有澳洲85個廣播電台,昨日消息發布後,股價上漲了3%,收在2.76澳幣。休斯表示,根據台灣有線電視法,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市佔率上限為33%,換言之,麥格理未來還有併購其他業者的機會,目前市佔率較低的業者還有台基網與富邦集團的太平洋聯網。 2005.12.20 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
電視+寬頻 錢景看好

麥格理銀行與旗下的媒體基金,以8.88億美元天價買下台灣寬頻,讓國人再度對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多年以來所佈建的網路價值刮目相看。

目前與台灣寬頻等四家系統業者合作寬頻電話(Cable phone)的中嘉網路副總經理蔡俊榮表示,媒體電信與寬頻網路整合已經是未來趨勢,即使是遠在澳洲的外資,也了解到台灣有線電視的長期經營價值。


目前有線電視市場當中,中嘉與東森二家業者的用戶數都達到一百萬用戶以上,東森11月改選董事長,同時準備向主管機關申請新加坡掛牌上市,由於有線電視法對於外資持股有一定的限制,東森未來能否到新加坡上市還很難說,至於和信集團擁有的中嘉,由於並沒有資金需要,目前並沒有掛牌上市的計畫。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每個月的收視費,目前除了受中央每個月600元上限要求之外,縣市政府每年也會對月租費進行審議,如果只看每個月550元月租費,麥格理以每戶近五萬元價格買下台灣寬頻的確很驚人,但如果考慮到系統業者可以將既有鋪設網路,拿來經營寬頻上網與寬頻電話的話,每一個用戶每個月起碼又可以再貢獻幾百元到幾千元的月租費與通話費,前景自然是十分看好。

為了與中華電視大電視(MOD)抗衡,台灣寬頻目前與其他四家業者合作寬頻電話,至於有線電視三網合一(triplay)的商機到底有多大,那必須要看未來用戶增加的速度,是否能夠達到網內互打的規模經濟,這幾年下來,由於有線電視機上盒與網路數據傳輸的技術都有長足的進步,有線電視業者明年發展寬頻電話的環境已經成熟。

麥格理在接手台灣寬頻後,在高畫質電視網路佈建上,還需要每年再投資數十億元資本支出,高畫質電視(HDTV)目前電視節目的來源仍然不足,另外還涉及到用戶更換機上盒的問題,未來唯有靠政府大力推動才能起飛,不過電視數位化是未來全球趨勢,業者也希望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立後,能夠加速高畫質電視的推動。 2005.12.20 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

一魚兩吃 各取所需 划算!

千呼萬喚使出來,昨天麥格理銀行終於宣布收購台灣寬頻,如果台灣寬頻真的在海外掛牌上市,而麥格理銀行又順利將其中四○%股權出售給本地買主,那麼台灣寬頻等於是「基本月費」與「加值服務」拆開給不同買家,麥格理拿到基本月費,本地業者拿到加值服務經營權。

「基本月費」方面,未來麥格理可以將收視戶以每個月為單位繳交的收視費用,包裝成固定收益型資產,把在其他國家收購的有線電視系統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固定收益投資組合,在海外上市掛牌。

這部分資產性質類似目前台灣流行的Reits,既有資產衍生的現金流量固定殖利率可領,又有掛牌後漲跌的資本利得,是近年來全球固定收益市場最當紅商品。

而另外四○%股權的本地買主,將可以專注有線電視系統戶經營,利用加值服務收取費用,主導基本月費以外的經營空間。由於有線電視的加值服務時代來臨,系統業者著眼購物頻道、cable modem等基本月費之外的加值服務市場,一旦麥格理順利售出四○%股權,本地買家將佔有該優勢。

麥格理銀行最擅長收購「具有穩定現金流量的獨占性資產」,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建設。而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呈現寡占性質,收視費用穩定,因此成為適當的收購目標。

由於現金流量穩定,相關資產適合用來包裝成固定收益型證券,例如將台灣寬頻每月收的收視費,轉成固定受益證券的殖利率,按時給付給投資人。而掛牌之後可以吸引更多投資人申購基金,將形成十元掛牌資產卻募集到二十元資金的吸金效應,因此發行者有多餘資金可再進行其他資產收購。

對麥格理來說,掌握現金流量又能在國際市場「再吸金」,而本地業者則以四○%股權,拿到全部六十五萬收視戶的經營權,這個收購案若順利完成,實在讓人眼睛一亮。
2005.12.20  工商時報 胡采蘋





結合照相手機 二維條碼成行動商務新利器

工業局與宏碁日前發表一套二維條碼示範應用系統,一般使用者透過內建具辨識二維條碼功能的手機即可以將二維條碼拍攝下來,透過網路連線到後臺系統,取得相關產品資訊,目前該系統已與部分企業以及11個縣市合作,提供商品資訊導覽以及訂票購物的服務。

宏碁產品暨行銷部行動應用服務事業單位經理李隆達表示,目前該項應用已被用於農產品履歷表,像是使用者在澎湖購買海鱺魚時,就可以透過雙網照相手機,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條碼,確認商品生產來源地以及相關資訊,或是使用者也可將一般商品包裝、行銷型錄、旅遊手冊、活動海報等平面上的二維條碼拍攝下來,透過網路傳回宏碁後臺,即可立即取得資訊,這對於企業來說,將大大的改變以往的行銷手法。

事實上二維條碼的服務在日本已經運用多年,日本還運用在地圖的標示、電視節目時間表以及介紹建築歷史以及餐廳資訊等,目前臺灣像是華納威秀也透過該項應用提供訂票取票服務,使用者可透過手機或是一般電腦連線完成訂票以及付費動作,店家的平臺則會將資料通過二維傳輸平臺認證,認證通過就會發送可供認證的二維條碼的多媒體簡訊(MMS)到訂票的使用者手機,使用者就可透過手機簡訊直接到電影院取票。

該項計畫,中華電信提供在手機以及電腦上的二維條碼辨識軟體的服務,華眾國際科技則提供行動二維條碼平臺,整體資料會傳回宏碁的平臺上做整合,支援該項服務的手機包括多普達577W以及明碁P50的手機。文⊙林怡辰

雅虎和GOOGLE 拼了 也推出媒體廣告效益分析工具

繼google推出媒體廣告分析工具後
yahoo 也推出功能更強大的可以分析各式媒體的廣告效益的分析工具,不僅包括網路的分析,也包含電視、廣播及平面報紙或雜誌等
未來廣告效益的衡量和分析
將會更具實際數量化和要求具體投資成效
----------------------------------------------------------

入口網站Yahoo在上周五(12/16)與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tics(MMA)共同推出一項新的廣告分析服務,能夠分析各式媒體的廣告效益,包括網路、電視、廣播及平面報紙或雜誌等。

MMA客戶長John Nardone表示,這項廣告分析服務能夠讓客戶把網路廣告及其他媒體廣告的效益進行比對,而其他諸如微軟或Google的廣告分析工具則僅能分析正在進行中的網路廣告活動。

透過此項分析工具,可讓市場行銷人員計算在不同媒體上廣告預算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作為市場行銷人員編列廣告預算的參考。

美國互動廣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IAB)執行長Greg Stuart指出,擁有這項工具之後,市場行銷人員將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他們得面臨向執行長或財務長報告廣告支出所帶來的實質銷售利益。

IAB在上個月預估今年的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可達120億美元,相較於去年的96億美元成長許多。

JupiterResearch也在上周發布網路廣告調查報告,預測今年的網路廣告營收規模可達119億美元,明年可達136億美元,後年則有151億美元。此外,JupiterResearch也指出搜尋廣告營收在未來五年將以以每年10%的比例成長。(編譯/陳曉莉)

Gmail推出Mobile版 手機也可通

搜尋引擎大廠Google還在測試中的免費大容量信箱服務Gmail在上周五(12/16)發表「Gmail Mobile」行動服務。「Gmail Mobile」可供使用者透過手機瀏覽器檢閱自己的信箱,包括讀取信件附加檔案中的照片及文件,同時也支援使用者可電話回覆該封電子郵件--假設使用者有在Gmail中設定該寄件人的電話號碼的話。

Gmail這項行動服務目前僅支援美國地區的手機用戶以及特定手機型號,手機用戶只要在瀏覽器上鍵入"http://m.gmail.com"網址就可連結到行動郵件服務。Google表示很快就會將此服務擴大到其他地區。

這項「Gmail Mobile」服務顯示Google開始把領域擴大到電腦以外的重要媒介,而手機正是目前全球最普及的個人裝置。

事實上,近日還謠傳Google想要收購位於挪威的瀏覽器公司Opera,這項謠言之所以為人信服是因為Yahoo歐洲營運處的前任領導人Pierre Chappaz,在他的部落格寫說,根據可靠的消息來源,Google即將買下Opera瀏覽器。

但上周五Opera通訊部門總監Tor Odland否認了這項傳聞,指出該公司並未與Google接觸。而Google則說不願意回應市場謠言。

Opera所推出的瀏覽器版本支援視窗作業系統、Linux作業系統及蘋果電腦作業系統等,另外也有針對手機推出的Opera Mini版本。編譯/陳曉莉

和信超媒體收購戲谷,西式棋牌類進軍台港

線上遊戲的整合 已經開始了
尤其是面對台灣市場較小且已邁入成熟市場
國外市場的開拓和資金充沛 已是必要的做法
-----------------------------------------------------
GigaMedia在台子公司和信超媒體以「營業讓與」方式、支付4500萬美元收購第三波「戲谷」線上遊戲事業、工作團隊及其相關的資產與負債。2006年如果一切移轉順利營運達到目標時,GigaMedia將再依約定支付500萬美元。此營業讓與自95/1/1起生效。

GigaMedia:全力發展線上娛樂事業
  GigaMedia資深副總經理兼發言人糜以雍表示,新任執行長王敏祥上任後重新檢視公司業務,認為應聚焦在線上娛樂部份,因此除了既有ISP與線上遊戲開發等業務之外,收購戲谷將是最符合利益的作法。GigaMedia目前在台有ISP業務,在美國子公司Cambridge負責線上遊戲和網路社群軟體的開發,其產品以16種語言發行於全世界,並以歐洲為營運的重點。至於2002年收購的通路玫瑰大眾,因為已不是核心事業,在九月底以515萬美元出售。

  糜以雍指出,收購戲谷目前在營運方向及人事方面都沒有立即變動的計畫,GigaMedia現階段主要著眼於以那斯達克上市公司優勢、財務資源及自身的國際化經驗,除了計劃在亞洲地區推出「戲谷FunTown」的遊戲之外,並將進一步把「戲谷FunTown」遊戲帶給海外的華人及推向全世界的市場。


戲谷:互相運用對方既有平台
  第三波總經理周謀式表示,最早雙方是經由GigaMedia所屬的緯來電視總經理胡冠珍與宏碁方面開始接觸,由於雙方企業的發展方向正好可以互補,因此最後促成了收購案。他指出,戲谷考慮台港市場規模有限,走上國際市場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GigaMedia美國子公司Cambridge的線上遊戲平台是以西方式的棋牌類為主,欠缺東方風格的麻將、大老二、暗棋等,發展華人市場有所限制,因此雙方計畫未來互相營運對方的遊戲,是非常契合的做法。

  另外,GigaMedia的通路如緯來電視台等,也可以做為戲谷的推廣管道,例如舉辦跨國比賽。他表示,第一階段預計在半年後,戲谷遊戲將先強化遊戲安全性等通過認證,登上Cambridge的遊戲平台,之後Cambridge才會現身戲谷。

  周謀式表示雖然經營權轉換,不過玩家們不用擔心自己的權益有所變動或損害,也不會有遊戲就此消失,玩家資料也不會拿去不當使用,GigaMedia原則上不會干涉既有戲谷的營運,目前的經營團隊也不會有所變動。
2005/12/19 呂維振 報導

星期四, 12月 15, 2005

Web2.0 來臨 個人網路電視台來了

個人網路電視平台 上路

未來的網路電視台可能多達上千台,只要你喜歡、也有創意,自己開家個人電視台不是夢。
網路電視台已從企業界向網路族擴散,媒體大亨邱復生與惠普、微軟宣布共同推動網路互動電視,未來製作個人網路電視很輕鬆容易。
惠普科技董事長總經理何薇玲、年代數位媒體董事長邱復生、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昨天宣布,推動網路電視的媒體平台與商業模式,支持邱復生成立年代數位媒體公司的「I'm 雙向影音即時互動平台」。
邱復生表示,過去五年投入新台幣4億多元,研究整合電信、網路、電視三網合一的跨媒體資訊整合,包括多媒體、文字、圖片、影音等豐富內容,透過有線或無線傳播。
熟悉電視媒體,邱復生認為,有線電視或無線電視台都朝互動電視努力,無論觀眾打電話叩應或投票,遠不如網路平台方便、精準,年代數位媒體初期是替企業界製作專屬網路電視台,像第一銀行和25家康和證券都利用網路電視,進行內部溝通與教育訓練。
年代數位媒體建立的平台,兩個月前推出個人「影音部落格」(Vlog),短短五十天就吸引三千人擁有專屬電視台與線上影音雜誌。
邱復生透露,已經在日本和美國設立辦公室,以年代影音壓縮與網路傳輸技術專利拓展服務業務。
【2005/12/16 聯合報記者李若松/台北報導】


數位商機無限 明年引爆熱潮
迎接數位寬頻時代的大媒體潮,微軟、惠普與年代數位媒體,12/15宣布將合力推動個人電視台的嶄新媒體平台概念,帶動網上雙向影音互動的應用風潮。
根據數據公司IDC的調查,近年來全球網路電視市場急速擴大,不含日本的亞太地區,未來五年之內,網路互動數位電視IPTV市場,將以每年逾110%的速度增長,到2009年用戶數量預估將可達2000萬戶,潛在商機無限。
惠普台灣科技董事長何薇玲指出,在技術趨於成熟且全台無線寬頻環境逐步建置下,2006年國內將引爆數位家庭的應用熱潮,惠普看好 網路電視台在產業應用的發展前景,將對企業與政府用戶進行推廣與建置應用,未來,企業可藉由在網路上建置的企業電視台,進行教育訓練與消費者互動等應用,創造企業的網路經濟效益。
年代集團董事長邱復生指出,年代投入四億元新台幣打造的雙向影音即時互動平台,即是結合電信、網路與電視的三網合一跨媒體資訊整合系統,而擁有影音解碼、轉碼與搜尋等核心技術年代,最終希望能實踐「個人電視台」的數位新美景,而第一階段將鎖定企業客戶,建置網路互動電視台,目前已有包括康和證券、第一銀行與媚登峰集團等企業,成為應用的實例,年代也將在日本、美國等地,設營業據點開發企業客戶。
而向來低調進行策略布局的華碩電腦,昨也在董事長施崇棠的親自領軍下,發表首款ASUS液晶電視,作為跨足數位家庭的第一步。施崇棠指出,隨著英特爾與微軟影音平台的逐步推廣,加上寬頻技術成熟,對已經喊了許久的數位家庭來說,明年將是水到渠成的一年,他樂觀預期,明年數位家庭市場將會有十分活潑與生動的發展機會。
尤子彥/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5/12/16


數位電視大戰 內容決勝負
當網路加上電視,除了把各資訊軟硬體的「戰火」從書房、辦公室延燒到客廳;也代表大眾、分眾傳播的媒體市場,已走向個人化。個人電視台(.TV)的蔚為風行,指日可待,將帶動新的數位電視新浪潮。
歐美數位電視市場興起,我國政府也訂出2010年普及率達到85%的目標。近來數位電視概念股包括:兆赫、圓剛、百一等公司,股價都同步上漲。現在個人電腦大廠惠普(HP)、軟體業龍頭微軟積極投入,網路領導廠Yahoo!也將搭數位電視列車,可提供更多加值服務。
惠普、微軟及年代等三家業者,15日舉辦「預見未來溝通趨勢--媒體革命商機盡現」高峰論壇,出席的包括台灣惠普董事長總經理何薇玲、微軟大中華區區域總裁黃存義、經濟日報總編輯游美月、台灣雅虎總經理鄒開蓮、年代數位媒體董事長邱復生、媒體庫聯合董事總經理程懷昌、資策會副執行長黃國俊等人。
互動功能增
鄒開蓮表示,電視的普及率達98%,未來六年IPTV將有很大的變化。電視主流媒體,加上成熟的網路技術,使電視的單向接受資訊,可以擴大成為互動的媒體。
例如:「女人我最大」節目介紹各式樣面膜時,觀眾可透過網路直接點選,取得這些產品介紹,甚至直接下單購買;觀看旅遊頻道,也可直接到部落格或「知識+」得到更多資訊。
搶攻新商機
黃存義指出,全球個人電腦有2億台,一半是商用,一半是個人用電腦。數位電視推出後,帶動的數位媒體產業,從內容製作、內容管理、版權、編碼、收費、播放,都將帶動新的商機。微軟推出視窗XP媒體中心版本(MCE),以遙控器操作,就是希望延伸個人電腦的商機,搶進客廳市場。
游美月強調,個人電腦的供應鏈體系,因網路電視興起,產生相當大的衝擊,各軟硬體廠商把客廳當做新戰場。不過其發展的關鍵,還是要回到「內容」,要提供閱聽大眾更多、更好的內容,才是最後的贏家。
黃國俊表示,行政院擬訂「數位電視導入時程及配套措施」行動計畫,預訂2006年元月29吋的電視,都要有數位電視接收器;2008年禁止販售沒有接收器的電視,2010年達到85%的普及率。

【2005/12/16 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李盛雯/台北報導】

Google VS. Microsoft for Music service

網路搜尋朝向分眾化,個人化和分類專業內容深度化的發展
而數位音樂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網路內容之一
也因而使得音樂搜尋和音樂下載服務一直受到歡迎
從中國百度的搜尋 以音樂搜尋為最受歡迎的內容即可看出
而Google和微軟 也在此內容上又再度對上了
---------------------------------------------------

Google推出音樂搜尋

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公司15日推出新音樂搜尋服務,指引消費者可合法購買、下載音樂的網站,並重點標示特定藝人的相關網頁。Google也表示,未來將致力於發展企業搜尋的領域。

Google發表聲明說:「分析我們的網路流量,我們發現非常多使用者搜尋音樂相關內容。」Google網頁產品部門主管麥爾女士(Marissa Mayer)說,藉由提供音樂搜尋服務,「我們將彌補現有網頁搜尋服務的不足」。

當使用者搜尋音樂相關內容時,搜尋結果會放在最上面,顯示藝人的專輯、歌曲、基本資料等資訊;前面會放上藝人圖示,重點標示出搜尋結果;下方會有「更多音樂搜尋結果」選項,把使用者導向可以合法購買、下載歌曲的網站。

市調網站SearchEngineWatch.com報告說,與Google合作的線上數位音樂零售商包括蘋果電腦(Apple)的iTunes商店、真實網路公司(RealNetworks)與eMusic網站。合作的實體CD零售商包括亞瑪遜(Amazon.com)、沃爾瑪(Wal-Mart )等。

雖然這將為許多零售網站帶來生意,麥爾女士說Google不打算收取任何仲介費用;Google也不會像雅虎(Yahoo)那樣建立自己的音樂資料庫。

儘管不收費用,Google將因搜尋服務使用率增加而獲得廣告利益。Google今年前九個月42億美元的營收,很大一部分來自網路廣告。Google的廣告放在搜尋結果頁面上。

另一方面,Google企業產品部門主管基洛德(Dave Girouard)14日在紐約的Interop展覽,對企業資訊管理人員發表演說,描述Google如何和企業應用結合。

Google目前針對企業開發的搜尋工具有3,000美元的Google Mini,也有針對大企業的3萬美元產品。該程式能把企業內部或對外網頁、文件編目,然後供企業員工搜尋。

Google目前有超過2,000個企業客戶,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公司。基洛德認為Google在企業應用上有很好成長機會。

【2005/12/16 經濟日報 編譯陳家齊】

MTV網路微軟合作 對抗iTunes

MTV網路公司與微軟14日宣布,將攜手合作開發網路音樂服務,明年初把逾200萬首音樂或歌曲整合到微軟新版Media Player軟體中,供付費下載,可購買單曲或成為付費會員。

這個名為Urge的服務將由微軟開發技術,所有權與實際經營則歸維康公司旗下的MTV網路公司。

MTV網路公司沒有說明下載歌曲的訂價,但表示價格會依個別下載或月付會員而不同。目前一般收費是每首99美分,或每月5至15美元。

目前Media Player已內建數家音樂服務的連結,包括MusicNow跟Napster。數月前,微軟跟唱片公司的授權談判破裂,微軟表示將另建立專屬線上下載服務。目前MSN網站已有付費單曲下載服務。

MTV數位部主管賀熊恩(Jason Hirschorn)說,MTV與微軟的合作使Urge比其他音樂服務更具優勢,「我們將較受歡迎。」但他並未多做說明。

紐約木星研究公司(Jupiter)副總裁顧騰堡(Michael Gartenberg)說,Urge無法與蘋果的麥金塔系統或iPod音樂播放機相容,將是一大問題「最弔詭的是,對掛MTV品牌的音樂最有興趣的使用者,很可能也是iPod的愛用者。」

市調業者Inside Digital Media公司分析師賴爾(Phil Leigh)說,iPod占有75%的數位播放機市場,蘋果電腦的i-Tunes商店則囊括了八成的授權音樂下載市場。但賴爾表示,「掛MTV品牌的音樂下載,可能激發對非iPod的音樂播放機的興趣。」

賀熊恩則認為,Urge並未針對iPod的使用者,「我們將專注於將要出現的那個更大的市場。」

據newsfactor.com的分析,MTV與微軟的合作具有一定優勢。首先,由於Media Player已成為大部分家庭與辦公室慣用的軟體,內建於Media Player,可為使用者省下另行下載使用軟體的麻煩。再者,MTV擁有逾1.65億觀賞人口,Urge將獲得充足的電視曝光機會。

【2005/12/16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星期三, 12月 14, 2005

微軟與MTV網明年合推數位音樂

微軟與MTV網明年合推數位音樂

微軟偕維康旗下的MTV網宣布,兩公司已開始聯手開發一項新的數位音樂服務,此一名為Urge的服務訂於明年在美問世。

微軟將把Urge整合進新版Windows Media Player軟體之中,Urge將提供超過兩百萬首歌曲,來源包含知名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廠牌,除此外,Urge還獨家提供來自MTV網的節目。


微軟和MTV網訂於明年一月在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發表更多關於Urge 的細節,兩公司目前並未透露合作案金額。

工商時報國際財經新聞中心陳穎柔輯 2005/12/15

Google 仍是全美最大搜尋引擎

網路市調公司Nielsen//NetRatings一項最新調查發現,Google 仍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搜尋引擎,其成長速度超越主要競爭對手雅虎、微軟MSN和美國線上。

調查顯示,美國的網路使用者十月份網路搜尋有四八%是透過Google,搜尋數量為二四○億筆,與六月份相比,增長二一%,超越整個網搜業一五%成長率。


雅虎十月份在美的網搜市占率為二一‧八%,規模擴張一六%,全美第三大搜尋引擎微軟MSN十月份在美市占率為一一‧八%,網搜筆數成長八%,全美第四大搜尋引擎美國線上十月份在美市占率為七‧ 二%,網搜筆數僅增加三%。


Ask Jeeves十月份網搜筆數成長最速,比六月份多出七七%,促其成為全美第五大搜尋引擎,十月份在美市占率為二‧六%。

網路電話 IM爭搶會員

網路電話 入口網站新法寶

Yahoo!奇摩在美推出打市話、國際電話服務 話費省多多

網路電話VoIP具有節省電話費、功能多及操作容易三大優點,帶動全球用戶數在短期內迅速成長,最先由網路服務業者ISP與網路電話服務業者ITSP掀起熱潮,在有線電視業者、入口網站積極布局後,後兩者前景最被看好。

業者指出,入口網站擁有全球使用者人數眾多的優勢,而ISP與有線電視業者則擁有地利,可以單一帳單、組合包裝收費。

即時通訊已不敷網友需求,擴大VoIP用戶基礎成為入口網站加大影響力的目標,Yahoo!奇摩合併網路電話業者dialpad、微軟msn合併t eleo,兩者日前都在美國推出網路電話打市話、國際電話的服務,台灣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搜尋網站Google在8月推出Google Talk進軍網路電話服務;擁有即時通訊用戶數最多的美國線上AOL月前也推出了TotalTalk網路服務;至於ebay則在9月併購了Skype。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郭家蓉指出,受到網路電話的影響,美國最大電信業者AT&T語音營收兩年內減少36.6%,而有線電信業者TimeWarn er推出多網合一服務,其數據與語音服務營收兩年內成長56.8%。

網路電話有成為ISP必備服務的趨勢,日本軟體銀行的BB phone是推動網路電話最成功的業者之一,其推出免月租費、網內互打免費,豎立VoIP成為寬頻附加服務的新概念;採用BB Phone網路電話打市話、行動電話,固定費率較電信業者NTT便宜12~81%,打國際電話平均費率較NTT便宜42%。

全球最大的ISP美國線上AOL也難擋網路電話的潮流,10月起推出V oIP服務,推出3個費率,VoIP打區域每月付費18.99美元、打美加每月付費29.9元、打全球每月付費34.99元,網路電話成為維繫用戶回籠及滿意度的基本服務。
中國時報 馮景青/台北報導 2005/12/15

星期一, 11月 28, 2005

Google 新創舉在英國機場設立網咖服務

根據外電報導,Google在11/22日於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的候機大廳開設了一家類似於網吧的電腦娛樂中心,並將此服務命名為“Google Space”。此服務將提供旅遊或度假的消費者以及商務人士等,再等候飛機的無聊時間能夠透過可以Google Space免費使用Google的各項服務,而且Google也可以通過這一計畫測試各種他們將推出的新產品和服務。

  儘管推出的Google Space還是一個實驗性質的測試運行計畫,且在希思羅機場的試驗將於12月17日結束,但是Google Space卻是代表Google由網路虛擬世界邁向真實世界的測試第一步,也因此格外引起注目。而另外根據Tickbox.net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旅遊者等每年用在等候飛機的時間平均長達9個小時。Google歐洲行銷計畫的主管Lorraine Twohill表示:“人們總是在機場浪費太多時間,Google Space將幫助用戶把浪費的時間撿回來”。

  Google Space目前的主要設備包括10台三星筆記本,至少有兩名Google員工負責接待訪客,他們的工作時間為早上7點到晚上7點。客戶可以在Google Space免費接收電子郵件、查找目的地資訊以及上網使用相關網路服務,而Google則希望通過Google Space獲得更多服務的回饋和意見,如用戶對Picasa、Google Maps以及Google Earth等等服務的建議和意見。Google歐洲產品經理Andy Ku表示:“Google Space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如果此次在希思羅機場推出的營運測試反應意見良好,我們還將在其他地方開設”,看來Google已經為虛擬和實體的整合計畫,進入策略佈局。

星期五, 11月 25, 2005

以點選通話作為刊登廣告的收費方式

google等搜尋引擎自從推出關鍵字廣告後
採取以點選才收費的方式
稱為pay per click
因為廣告成效良好
獲得廣告主的大受歡迎
目前在美國ADwords關鍵字廣告已搶佔了將近4成的廣告市場
如今google和yahoo等搜尋引擎
為了在提升直接性的廣告成效和幫助廣告主生意成交
又開發出一個以點選通話數為收費標準的方式
稱為pay per call
未來的廣告
將愈來愈重視成效和投資效益
----------------------------------------------------
Google測試Click-to-Call網路通話廣告服務
文/陳曉莉 (記者) 2005-11-25

在網路上點選連結就可以通話的廣告服務「Pay-Per-Call」(依通話數付費)似乎漸成趨勢。網友點選網路上的廣告將不只是連進廣告版面,未來也可以直接與廣告主線上對談。除了AOL及Yahoo都開始提供「Pay-Per-Call」廣告服務之外,Google最近也開始測試「Click-to-Call」(點選通話)服務。 (http://www.google.com/help/faq_clicktocall.html)

Google的「Click-to-Call」服務是在網路廣告上提供一個「Connect For Free」(免費通話)的連結,當網友決定要與廣告主通話後,Google會要求網友輸入自己的電話號碼,再由Google打電話給網友並接進廣告主。Google表示將不會向廣告主提供網友的電話或挪作它用,網友電話由Google最多保留四個月之後即銷毀。

「Pay-Per-Call」的廣告模式與「Pay-Per-Click」相似,都是要網友主動連結之後才向廣告主收費,該服務的先驅是Ingenio,Ingenio成立於1999年,是由微軟及eBay共同投資的公司,主要為內容網站提供「Pay-Per-Click」技術。

過去「Pay-Per-Click」廣告服務主要鎖定沒有自己網頁的小型廣告主,不過之後發現該服務也很適合財務機構或律師事務所等需要較多諮詢互動服務的業者。

Google並未透露該公司「Click-to-Call」的合作業者,同時目前Google對廣告產品仍處小規模測試階段。

線上語音通訊的發展愈來愈多元,除了這些將網路廣告視為重要收入的業者利用語音通訊開發新的廣告服務之外,eBay在合併Skype之後,也計畫將Skype視作該站線上拍賣的語音溝通機制,而eBay臺灣分公司則是eBay全球最早嵌入Skype服務的據點。(編譯/陳曉莉)


google想要搶佔電視廣告市場

google夾著其龐大的資金
和良好的搜尋技術能力與整合
看上了龐大的數位電視廣告市場
以他們的網路流量
再加上其關鍵字廣告的技術和行銷能力
與產品的創新能力
搜尋廣告和符合內容的廣告
將會朝向更分類和更專業化發展
--------------------------------------------------------
Google瞄上電視廣告市場 可能將收購TiVo

作者:劉彥青 2005年11月25日 08:29 來源:賽迪網
11月25日消息,有分析人士表示,手頭擁有76億美元現金儲備的Google可能會收購TiVo,尋求新的收入增長點。
今年頭9個月Google的廣告收入達到了41.7億美元,第三季度的廣告收入為15.6億美元。ZenithOptimedia預計今年的互聯網廣告市場將達到164億美元。如果第四季度Google的廣告收入只達到了第一季度的水平,它全年的廣告收入將超過55億美元,佔整個互聯網廣告市場的34%﹔如果能夠達到第三季度的水平,全年的廣告收入將佔到互聯網廣告市場的39%。
Google的成功主要依靠收入,其它數十家廠商也在開發自己的“精準”廣告平台,電視產業也不例外,我們以思科以69億美元收購Scientific-Atlanta為例進行說明。
這一交易將整合Scientific-Atlanta的機頂盒和思科的數據網絡設備,提供未來視頻點播平台。但是,還有一點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它還將提供有針對性廣告的關鍵工具。思科的看家產品是路由器,而路由器是有智能的,它們知道自己傳輸的內容,能夠被編程只傳輸定制的內容。TiVo和雅虎、蘋果、索尼達成的交易也令Google感到不安。
儘管迄今為止還沒有獲得成功,但我認為Web和TV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所缺乏的就是一種盈利模式,而Google和TiVo結合就能夠創建這種模式。Google擁有龐大的網絡,能夠快速地搜索和組織任何數字內容。它還有發怖有針對性廣告的平台,並在寬帶連接上投入了巨資。一句話,Google知道如何發現、傳播、組織包括視頻在內的任何數字內容。TiVo則有受到消費者青睞的電視平台,而且其用戶開始慢慢接受廣告。
Google的首席執行官舒米特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能用對最終用戶真正有價值的廣告改進電視廣告的方法,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儘管在可預期的未來內互聯網廣告市場將以2位數的速度增長,但這不足以長期支撐Google的3位數的增長速度,但電視廣告市場可以。2005年電視廣告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482億美元。因此,Google不會忽視電視廣告市場。

星期六, 11月 19, 2005

GOOGLE 強化ADSense功能推出"Onsite Advertiser Sign-Up "服務

Google lets Web sites sign up advertisers directly
By Eric Auchard
REUTERS

1:43 p.m. November 18, 2005

SAN FRANCISCO – Advertisers wishing to place ads on Google-supported Web sites can sign up directly on those sites, the Web search leader said Friday, in a move analysts said addresses concerns about its growing advertising clout.
The company said the new feature, known as Onsite Advertiser Sign-up, will help Web site publishers connect with a wider range of small advertisers when using Google's behind- the-scenes ad management system.


Advertisement



Previously, advertisers seeking to market on Web sites using Google's syndicated AdSense advertising system had to enroll through Google's AdWords program and list sites where they wished their ads to be featured.

The instant sign-up feature ties site owners and advertisers by giving Web publishers more direct control over how advertisers select ads on particular sites. In turn, site owners and Google each receive a cut of resulting ad sales.

Gary Stein, an analyst with Jupiter Research in San Francisco, said Google has faced mounting competition as it seeks to attract and keep thousands of publishers in its AdSense advertising syndication program.

"It is a message to publishers that you can still own and manage your own advertising relationships," Stein said. "They don't have to all be mediated by Google."

Rivals Yahoo Inc., Kanoodle and others appeal to Google's Web site publishers by questioning how much control they want to cede to Google to manage the publishers ties to its own advertisers. Web site publishers often us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d networks on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eir sites and decide which one to use based on customer returns, Stein said.

AdSense, which allows Web site publishers to run keyword text or image ads through a system managed by Google, has become a phenomenally popular way for sites to generate revenue from each ad clicked on by site visitors.

Google receives 99 percent of its revenue from advertising sales. A little less than half of the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based company's revenue comes from Google-run advertising on other companies' Web sites.

The new feature is designed to allow Web sites to sign up smaller advertisers while leaving the headaches of managing the production and billing process to Google's automated software.

But how Google manages its ad system remains something of a mystery to its customers, Stein said.

While Yahoo and Kanoodle have sought to make their ad systems more transparent to publishers, Google keeps key details of how its system runs secret from customers and asks them to trust that it markets ads in an even-handed fashion.

Advertisers wishing to advertise directly on a Web sites using the syndicated Google advertising program can click on an "Advertise on This Site" link that takes them to a Google page where they can create an AdWords ad for the specific Web site.

Ads created through Onsite Advertiser Sign-Up will compete in the same auction as all other Google ads. The new feature is an extension of Google's site-targeted advertising, which was launched earlier this yea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onsite advertising program will be available at www.google.com/services/oasu/.

星期三, 11月 16, 2005

Great speach--Steve job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很棒的演講,Steve jobs: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 虛懷若愚

蘋果電腦、皮克斯動畫創辦人、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

傾聽你的心跟直覺,找到所愛
(2005年6月12日,對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生演講全文。《Cheers》雜誌取得蘋果電腦授權,完整刊登)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創辦蘋果電腦、皮克斯動畫,各種創新都對產業帶來深遠的衝擊。由蘋果電腦刮起的「iPod」旋風至今仍在全球延燒中。

編譯——盧智芳

今天我非常榮幸,來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我自己沒有從大學畢業,現在可以說是我最接近大學畢業典禮的時候。我想跟各位分享我人生的3個故事,沒有特別的大道理,就是3個故事。

第1個故事,是關於很多點滴的串連。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只待了6個月就休學了,到我退學前,我整整休學了18個月。為什麼我要休學?

故事得從我出生前開始。因為我的生母是個年輕的研究生未婚媽媽,她決定找人收養我。她很希望收養我的人也是研究所學歷,所以她把每件事安排好,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沒想到等我出生,他們在最後一刻反悔了,說他們想要一個女孩。所以我那還在等候名單上的爸媽(指現在的養父母),半夜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我們現在有個意外出生的小男嬰,你要收養他嗎?」「當然,」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是我生母後來才發現,不但我母親沒有大學畢業,我父親連高中都沒畢業。結果她拒絕簽署收養文件,一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用回顧串連點滴
17年後,我真的上大學了。可是我天真地選了一所幾乎跟史丹福一樣貴的大學,我那不過是工人階級的養父母,把積蓄幾乎都花在我的大學學費上。念了6個月,我看不出價值所在。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學校能幫上什麼忙,我只會把父母畢生的積蓄花光,所以我決定退學,相信事情總會O.K.。當時我是滿驚慌的,但是回想起來,這是我所做過最棒的決定。我退學的那一刻,等於停掉了我沒興趣的那些必修課,把時間投入那些我有興趣的科目。

當然也不是全然那麼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朋友房間的地板上。我用可樂瓶退瓶拿到的5分錢買食物,每個星期日晚上走7英哩路,穿越整個鎮,只為了到Hare Krishna神廟好好吃頓飯。我愛去那裡吃飯。順著我的好奇心與直覺,那些讓我佇足、蹣跚而行的事物,後來都變成無價珍寶,譬如:里德大學有當時可能是全國最棒的書法指導。校園裡每張海報、每個抽屜的標籤,都有漂亮的手寫書法。因為我退學了,不用上正常的課程,我決定去修書法課。我學會serif與san serif兩種字體,學會在不同的字母組合間變換間距,學會活版印刷偉大之處。那是一種科學無法捕捉的美、歷史感與細緻的藝術,我覺得它很迷人。

我沒預期這些東西會對實際生活帶來什麼具體的作用。但是10年後,當我們設計第一部麥金塔電腦時,它又浮現在我心中。我們把這些想法都設計進麥金塔裡,它也是第一部有著優美字體的電腦。如果我沒有投入研究這門課,麥金塔電腦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字體或各種不同的間距。又因為微軟的作業系統抄襲了麥金塔,如果當時我沒做,可能所有個人電腦都不會有。如果我沒有退學,我就不會著迷於書法課,個人電腦就不會有今天各種優美的字體。當然我在念大學時,無法預見如何將這些點滴聯繫在一起,但是10年後再回顧,真的就非常、非常清楚。

再一次:你沒辦法預見這些點滴如何聯繫,唯有透過回顧,可以看出彼此關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無論如何,這些點滴會在未來互相連結,有些東西你必須相信,像你的直覺、天命、人生、因果,諸如此類種種。這樣的想法讓我永遠不沮喪灰心,也的確塑造了我人生中所有的不同。

我的第2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

找到你的所愛
我很幸運嗎?我很早就發現我喜歡做什麼。20歲時,我跟Steve Wozniak在爸媽的車庫裡成立蘋果電腦。我們非常努力,10年後,蘋果從車庫裡的我們兩個人,變成一家營收20億美元、員工超過4,000人的公司。前一年,我們才剛推出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而我剛過30歲,然後我被公司炒魷魚。怎麼被你自己創辦的公司炒魷魚呢?嗯……隨著蘋果成長,我找了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跟我一起經營公司,一開始很順遂,但是後來,我們對未來的願景逐漸分歧,最後只好拆夥。董事會決定站在他那邊,所以30歲時,我出局了,而且是公開出局。 曾經是我人生所有重心的一切都沒了,我幾乎被擊倒。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做什麼好。我覺得我讓企業家的前輩們失望了,我丟掉了交付在我手中的權杖。我跟David Packard(惠普科技創辦人之一)與Bob Noyce(英特爾創辦人之一)碰面,向他們道歉,我把事情搞砸了。我是一個公開的失敗案例,所以我幾乎想逃離矽谷。然而我慢慢領悟,我仍然喜歡我本來做的事,我在蘋果發生的轉折,一點都沒有改變這一點,我被否定了,但我仍然有熱情,我決定從頭開始。

被蘋果炒魷魚是人生中最棒的遭遇
當時我沒有察覺,不過後來被蘋果炒魷魚變成我人生中最棒的遭遇。成功的壓力重新被創業的輕鬆取代,每件事都少一點確定,讓我進入人生中最有創意的階段。

接下來5年,我又成立一家NeXT公司、一家皮克斯(Pixar)公司,還有跟一位很有魅力的女性談戀愛,後來她變成我的太太。皮克斯創作出世界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目前仍是世界最成功的動畫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後來買下了NeXT,我重新回到蘋果,而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為蘋果後來復興的核心,我跟Laurene也有了幸福的家庭。

如果我沒被蘋果開除,我滿確定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它像是很苦的試藥,但是我想病人需要它。有時候,老天會拿磚塊打你的頭,但不要失去信心。我很確信,能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愛我所做的事。所以你必須找到你的所愛,不管是對工作、對愛情都一樣。你的工作會填滿你一大塊人生,唯一能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認為偉大的事情。要做出偉大的事,唯一方法就是做你愛做的事。如果你還沒發現這是什麼,繼續觀察,不要停止。用你全心的力量,找到時,你就會知道。就像所有偉大的關係,隨時間展延,事情只會愈來愈好,所以繼續找,直到找到,不要停頓。

常保飢渴求知,常存虛懷若愚
我的第3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17歲時,我讀過一句話:「把每天都當成人生中最後一天來過,你就會很自在。」它讓我印象深刻,從那以後的33年中,每天早晨,我都會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問:「如果今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我應該做些什麼?」如果太多天的答案都是「沒有」,我知道我就應該做些改變了。

提醒自己,我快死了,是幫助我做人生重大抉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每件事,包括別人的期待、榮耀、恐懼、或失敗,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散,只剩下真正重要的東西。提醒自己你快死了,是最好的方法,避免你掉進患得患失的陷阱。你本來就一無所有,沒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

1年前,我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早上7點半,我被送去掃描,很清楚的看到胰臟上有腫瘤。那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胰臟是什麼器官。醫生告訴我,這幾乎是無藥可救的癌症,我應該活不過3到6個月。醫生建議我回家,安排後事,就是典型醫生對末期病人會說的話。這表示你要在幾個月內, 對孩子說完本來是未來10年要對他們說的話;這也表示你要把每件事安排好,家人才會比較輕鬆,這更表示你要開始說再見。

我想了這個診斷結果一整天。傍晚時,我被帶去做切片,他們把內視鏡從我喉嚨伸進去,穿過我的胃,進入腸子,把針刺進胰臟,取得一些腫瘤細胞。我打了鎮定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是我太太在場,她後來告訴我,當他們在顯微鏡下看見細胞時,醫生們都脫口而出驚呼,因為這是一種很少見、可以用手術治癒的胰臟癌,後來我接受手術,現在沒事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刻,我希望這也是未來幾十年中,我最接近的時刻。有了這次經驗,比起從前死亡只是一個有用但抽象的概念,我可以更確定的對你們說: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都希望能活著去。但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終點,沒有人能逃過。事實上也理當如此,因為死亡可能是生命最棒的發明,它是生命變化的發動機。它帶走舊的,讓新的有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的,但沒有多久,你們會慢慢變成舊的,然後被清掉。抱歉我說得這麼戲劇化,但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活在別人的人生裡。不要被教條困住,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給的雜音淹沒了你內在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去追隨你的真心與直覺。它們常常最知道你想做什麼。其他的都是其次。

當我還年輕,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做《The Whole Earth Catalog》,是我這一代的聖經。創辦人叫史都華(Stewart Brand),住在這附近。他辦這本雜誌很有詩意,在1960年代末,在個人電腦與桌上型出版發明前,所有內容都是用打字機、剪刀、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它的內容就像把今天的Google印在紙上,在Google出現的35年前,它很理想化、充滿了很棒的工具跟概念。

史都華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幾期後,出了停刊號。那是在1970年代中期,我跟你們現在一樣大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一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如果你很愛冒險,你會去健行搭便車的小路。照片底下有一行字:常保飢渴求知,常存虛懷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是他們簽下的告別註腳,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現在當你們畢業,走上全新的道路,我也以此做為對你們的祝福。

常保飢渴求知,常存虛懷若愚。

謝謝大家。

星期一, 11月 14, 2005

Google launch Google Analytics to track website&AD performance

Google又發表了一個稱為;Google analytics;的免費網路分析服務,藉此可讓網站和網路廣告刊登者,更將瞭解妳的消費者來自哪裡,他們的瀏覽時間和瀏覽哪些內容或者廣告效果是否受歡迎,並與所花費的刊登金額,交叉比對做更精準的行銷行本效益分析(ROI),廣告花費的效果無法準確追蹤和衡量的時代,顯然已經將邁入過去,迎接的是對所花費的成本,都能精準追蹤的效益時代,尤其是以web-based 為基礎的服務,更是引領此風潮的領頭者,真的是好個Google!
--------------------------------------------------------
Google網路分析 不收費
【編譯湯淑君/綜合加州山景城十四日電】

搜尋引擎巨人Google公司預定14日推出免費的網路分析(Web analytics)服務,讓線上出版商與行銷商洞悉訪客與自家網站互動的情形,並對網路流量模式與廣告宣傳的成效瞭如指掌。

這項新線上分析工具稱為「Google Analytics」,將推出英語版及其他16種語言版本。此服務以Urchin公司的技術為基礎。全功能的Urchin廣告追蹤軟體原先每月收費495美元,今年3月Urchin 被Google收購後調降為月付199美元。

這顯示Google挾著生意興隆的網路廣告業務,得以免費供應昔日動輒賣數百美元的產品。木星研究公司(Jupiter Research)網路業分析師彼德森說,「Google Analytics」勢必震撼網路分析業。他說:「這會促使眾多企業開始對改善自家網站產生興趣。」

「Google Analytics」讓企業對自家網站的使用情形一目瞭然,包括訪客來自何地、網站上哪些連結引進的點閱人數最多、訪客閱覽哪些網頁、使用者在網站上停留多久、店家網站上賣出哪些產品,以及消費者在結帳過程中的哪個環節放棄交易等。

新分析服務將與Google Ad-Words廣告計畫整合,但即使不是AdWords的客戶也可免費使用,只要他們的使用者每月閱覽的網頁不超過500萬頁即可。廣告主也可藉此工具分析非Google網站的廣告宣傳績效,例如可追蹤在雅虎(Yahoo)、MSN等搜尋引擎上的橫幅廣告、電子郵件行銷,以及付費與免費的搜尋廣告。

Google工程總監穆瑞特(Paul Muret)說,「Google Analytics 」另包含一種功能,能自動把投資報酬報告所需的成本資料載入程式,讓廣告主只需瞄一眼,便知花了多少錢刊登關鍵字廣告,又因此賺了多少錢。

彼德森說,現約25萬家年營業額至少100萬美元且架設有網站的公司中,僅17%使用分析工具與服務追蹤網站的使用情況,其餘83%因分析工具成本高昂及其他因素望而卻步。但他說,Google 免費提供分析服務後,情況可望為之改觀。

【2005/11/15 經濟日報】

星期四, 11月 10, 2005

網路電視的商機

目前在寬頻和硬體的成熟下
以及強調整合的無縫(seamless)服務下
無縫指的是不管消費者採用電腦,NB,PDA,Mobile等等的終端設備
都能夠藉由網路去看或使用想要的服務內容(如玩遊戲,看電視,搜尋等等 )
網路電視和行動電視的商機
一直收到大家的注重
其主因即在於看電視一直是大眾所最受歡迎和喜歡的娛樂內容之一
商機可期
未來的服務成功就看如何在不同平台上
做出服務平台特色且讓消費者買單的內容
-------------------------------------------------------
科技一點通 IPTV特色:隨選看電視
何英煒


所謂的IPTV,顧名思義就是利用IP網路收看電視節目,電視訊號以網路封包及數位方式傳送,透過IP網路傳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有許多可能的平台,像是電視(利用機上盒接收IP訊號)、個人電腦(透過寬頻服務)或是3G手機。

不論前端用戶的接收平台為何,IP網路傳輸電視訊號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互動、隨選及自主式的消費。與傳統的電視台以類比訊號傳送節目的模式相當不同。類比訊號時代,電視是單向廣播、傳輸,消費者端只要有天線和電視即可收看。而IPTV的特色是數位、互動還有跨平台,前提是需要有寬頻網路的基礎建設。


通訊、電視產業成功整合 行動電視 明年中開播
林淑惠/台北報導
台灣的行動電視服務昨(十)日試播,預定明年年中正式商業運轉時,台灣將搶先大陸、擠進全球第一波共十三個行動電視營運市場之林,也正意味著,通訊與電視兩大產業整合跨出關鍵的第一步。

試播地點會先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初估五百位用戶率先啟用,將透過中華電信的網路、及諾基亞7710手機外接DVB-H接收器開始推出行動電視服務,包括華視等五家無線電視台及中環提供客製化節目共七到九個頻道上線提供服務。

諾基亞剛於上個月與中環公司簽訂行動廣播系統服務合約。有關行動電視試播後是否收費、以及後續有關內容上架、傳輸機制、代收帳款、售後拆帳等等,將陸續定案。

諾基亞大中華總部多媒體事業部副總裁黃伽衛特別以芬蘭赫爾辛基DVB-H行動電視試播的收費標準為例指出,以該地區採固定費率每月四.九歐元可以收看七個電視頻道及三個廣播電台頻道,額外付每月三.九歐元就可以多看CNN、BBC world等七個節目,另外,付費收視頻道每週只要付兩歐元就可以看MTV等節目來看,台灣應該會參考國際收費標準。市場推估,未來台灣的行動電視固定費率每月應在二百元上下。

今(十一)日於台北一○一所舉辦的金鐘金馬迎賓酒會,將首度展示行動電視現場(Live)試播,見證台灣的行動電視初試啼聲。市場樂觀預估,三到五年內,台灣可望擁有八百萬行動電視用戶數。

手機製造商對於這項從未開發的處女地,也展現積極企圖心。諾基亞特別從手機內容應用產業界商延攬了現任台灣諾基亞多媒體事業部協理潘才俊及經理李宗展兩人加入,未來將專門負責行動電視的推展。諾基亞預定明年中推出N92,可望成為全球第一支內建DVB-H接收器的手機;目前該款手機建議售價是六百歐元。

摩托羅拉則在日前宣佈,將推出支援DVB-H的行動電視手機。韓國三星及LG則因韓國電信公司最早推出行動電視服務,也已推出多款DVB-H手機,其中,LG就多達五款。

根據Informa Telecoms & Media公司在今年六月底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至二○一○年時年時,全球行動電視的用戶總數將達到一.二四八億,韓國及日本是行動電視最先佈局的兩大領先指標市場。




網路服務浪潮的來臨

硬體和寬頻環境的快速進步
帶來網路內容應用的發展快速
並朝向以網路為基礎的服務浪潮前進
Google以web-based所引發的商業模式典範轉移
是一個此浪潮中極為重要的引爆點
也難掛bill gates的重視和策略調整
---------------------------------------------
正視危機 微軟強攻網路應用
【編譯陳家齊/綜合十日電】

在一份給主管的備忘錄中,微軟公司(Microsoft)董事長蓋茲(Bill Gates)要求員工迎接競爭者的挑戰,致力開發網路應用程式,這透露出微軟已為新發展策略定調,未來的獲利模式可能出現重大改變。

在這封10月30日發給微軟高層主管與工程師的電子郵件中,蓋茲要微軟員工注意最新一波的網路潮流,抓住新的獲利模式以開發軟體。蓋茲說:「下一波濤天巨變即將降臨在我們身上。」

蓋茲說:「機會正在眼前,我們可以利用網路發展服務模式,讓軟體更加強大。然而想要取得領導地位,我們必須做得更多。我們將針對網路應用服務,發展我們自己的策略。」

蓋茲這封電子郵件的核心是微軟技術長歐奇(Ray Ozzie)28日發出的一篇內部備忘錄。歐奇在備忘錄中說,微軟未能搶得先機,在一些領域中落後Google、Skype以及一些其他新創公司。

蓋茲這封信確認了歐奇在微軟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他將領導微軟開發以廣告或訂閱方式獲利的網路應用程式。微軟已在上周發布新的線上應用平台,將把視窗(Windows)和Of-fice的一些功能陸續搬上網路。

蓋茲的信件顯示,微軟開始正視Google等網路應用公司急迫的威脅。回顧歷史,微軟曾在1995年迎戰網景(Netscape)所代表的網路狂潮,推出網路探險家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在2000年,微軟也推出.Net,提供開發網路應用功能的程式工具。

Ovum公司分析師巴內特說,微軟1995年迎戰的是網路的初級階段,當時使用者是以「窄頻」上網。而現在,寬頻網路提供更成熟的環境,讓使用者透過瀏覽器在網路上儲存資料,執行應用程式。

巴內特說:「在自己的硬碟上儲存大量資料和應用程式越來越不重要。Google已成功說服使用者,安心在網路上存取資料。」巴內特認為微軟很晚才認知到這點,但總算是警醒了。不過,在寬頻環境中,微軟已很難再如過去那般獨霸。

【2005/11/11 經濟日報】

星期二, 11月 08, 2005

Google進入手機服務

目前寬頻除了家用的電信網路外
手機也因3G和Wifi等的發展進入寬頻時代
而正也正強化seamless service(無接逢服務)時代的來臨
就是隨時隨地隨身的寬頻網路時代
想用手機 就用手機
想用電腦 就用電腦
隨消費者喜歡 和方便
如今google在這趨勢中 也已進入了
-------------------------------------------------------------------
Google及Yahoo都朝向手機服務邁進
華爾街日報在周一(11/7)報導,Google及Yahoo都將提出新的手機服務策略,利用手機無線網路特性來推廣兩個搜尋引擎的站上服務。

其中,Yahoo在近期內計畫與SBC Communications合作推出一隻手機,該手機將嵌入Yahoo的各式服務,例如音樂、電子郵件、連絡人名單、相簿等。SBC表示,SBC-Yahoo將由Nokia製造,預計在明年初出貨,售價可能介於200美元~300美元之間。

同時,Google在無線應用服務的布署上也沒閒著,華爾街日報指出,從周一開始,有超過一百種款式的手機就可以使用Google衛星地圖的服務了。

這些舉動都反應出傳統的網路服務與無線應用中間的界線逐漸模糊,網路服務甚至可能成為手機的語音應用之外的重要服務。

而除了網路業者、電信系統業者攜手並進外,手機業者也加入了整合網路服務的行列,開始研發具備瀏覽功能、無線電子郵件服務的手機,在英、德甚至有將Google設為瀏覽器首頁的手機問世。(編譯/陳曉莉)

星期日, 11月 06, 2005

線上電子書,amazon首先推出

網路的發展將邁入第2個10年
在這重要的里程碑上
所有的軟體應用也邁入web2.0的服務時代
讓消費者更有選擇權且更有主動權
而這也導致所有的服務都邁入以"web-based"的應用
如windows live,office live,book search,blog,等等
現在連amazon因應此趨勢
也推出線上出版的服務
看來web-based的服務正在加速發展中
----------------------------------------------------------------

亞馬遜電子書 分頁賣給你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愛書人的好消息!網上書店亞馬遜3日宣布,以後買書不一定要整本購買,可以只買喜歡或需要的某一頁、某一章節,在網路上瀏覽。

在Google網路圖書館宣布開張的同一天,亞馬遜宣布將在明年推出分頁銷售(Amazon Pages)計畫。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表示:「這是三贏的好事,讀者、出版商、作者三方同蒙其利」。

分頁銷售時,大部分書籍的單頁價格大概只要數美分,專業書籍可能索價較高。亞馬遜並將推出加值服務(Amazon Up-grade),購買書籍的讀者再加一點錢,就可以隨時上網瀏覽全書內容,例如價格20美元(約台幣672元)的書只要加1.99美元即可看電子檔。

亞馬遜表示,這兩項新功能的好處是讓讀者擁有無比自由度,例如企業人士可以把好幾本暢銷商業書籍中的相關章節集中購買。而軟體工程師買了程式設計書就可上網瀏覽,購買一本食譜,不僅可以擺在書架,而且走到那裡都可以透過網路參考食譜內容。至於書頁能否列印或下載,則由版權所有人決定。

【2005/11/05 民生報】

情色內容 果然是不衰的產業

有人說3G要發展
靠個是girl ,game,gambling
色情行業 藉由內容的吸引性 透過不同載具的下載觀賞
一直是跟隨著科技發展前進
看看ipod視訊最hot的應用
是情色內容最具吸引性
果然是一大驗證
--------------------------------------------------------------
視訊iPod 「春風」關不住

【編譯林聰毅/美聯社紐約五日電】

當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發表可播放視訊的iPod,腦筋動得快的色情影片業者和生意人已經看到一項利基,欲利用這種可攜式小裝置銷售成人影片。

某業餘社交貼圖網站表示,在針對視訊iPod愛用者推出服務的頭24小時,該網站就登錄了50萬筆色情短片(三至五分鐘影片剪輯)的下載。色情果然無孔不入;色情業者已透過若干商業模式,找到進入掌上視訊裝置的途徑。

收視大多侷限於私密家庭和戲院的色情電影,可能很快可在開放的公園和大眾捷運內供各年齡層收看。色情無疑是網路上的一大事業。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司追蹤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有五分之二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上過成人網站。該公司說,有3%的網路流量和2%上網時間花在成人網站上。

產業雜誌成人影片新聞(Adult Video News)表示,去年美國成人產業的營收有140億美元,其中網際網路占25億美元,與有線及衛星電視付費觀賞的節目營收相當。

成人影片生產大廠Vivid娛樂集團,計畫拍攝專用於iPod和其他掌上裝置的短片。這家公司已在自己的網站上供應高解析度靜態影像、影片剪輯,以及偷拍畫面等。Vivid執行長赫須(Steven Hirsch)說:「這可能在我們的生意占很大比重。人們喜愛觀賞成人電影,且能夠在口袋裡攜帶一部成人電影就是一大利基。」加州罪惡城公司(Sin City)已經針對Sony的PSP掌上電玩遊戲機,提供成人電影的預告片段。

蘋果電腦的新iPod並非第一個可播放高品質影像的小型數位裝置。創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和iRiver等公司的口袋型裝置已在市面上銷售,他們使用視窗行動軟體(Window Mobile)播放視訊、語音以及靜止影像。此外,另一家早期進入此一市場業者Archos公司有一款Jukebox產品,可以MPEG-4格式儲存與播放400小時的影片。

市場人士指出,協助蘋果電腦成為主宰可攜式音樂市場的行銷與成交技巧,可能使視訊iPod成為成人電影大舉進軍可攜式色情市場的管道。至於蘋果電腦公司可不可能在iTune線上商店供應成人內容?蘋果主管拒作評論。

【2005/11/06 經濟日報】

星期四, 11月 03, 2005

google的線上圖書館服務推出了

Google網路圖書館開張
【編譯田思怡/綜合三日外電報導】

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公司的網路圖書館三日開張,提供不受著作權保護的書籍和政府文件全部內容。

Google和五大圖書館合作,在網路上提供不再受著作權保護的「公共領域」著作,主要為十九世紀的美國文學作品和歷史著作,包括亨利詹姆斯的小說、內戰歷史、國會法案和紐約富人傳記等。

Google表示,這是該公司去年底宣布圖書館掃描計畫「Google Print」後,提供的第一批公共領域書籍和文件,網路用戶可搜尋和儲存,網址為http://www.print.google.com。

這項計畫的目標是透過Google搜尋引擎提供更多圖書館資料,以吸引更多人看Google網站上的廣告。

Google打算花幾年時間,把紐約公共圖書館和史丹福、哈佛、密西根和牛津等四所大學圖書館的藏書數位化。該公司未透露迄今已掃描多少藏書。

密西根大學校長瑪莉.蘇.柯爾曼發表聲明說:「今天,我們歡迎全世界進入我們的圖書館。身為教育者,把這些重要著作和全世界分享的可能性令我們深受鼓舞。」

這只是Google Print計畫的一部分。Google產品管理資深副總裁蘇珊.沃奇基說:「過去只有在圖書館才找得到的書,現在不論在紐約或新德里的學生或研究人員都可搜尋和取得。」

但Google的計畫因著作權爭議受阻。美國作家協會和五大出版商以法律訟訴阻止Google在未經清楚授權的情況下,掃描圖書館內享有著作權保護的書籍。Google辯稱,這項計畫只會列出受著作權保護書籍的片段,是「正當」使用這些資料。

Google今年八月暫停掃描受著作權保護的書籍,給作者和出版商更多時間選擇退出此計畫。掃描享有著作權書籍的工作本周恢復,但強調只掃描絕版書。

【2005/11/04 聯合報】

星期二, 11月 01, 2005

微軟推Live網路軟體 與Google較勁味濃

微軟推Live網路軟體 與Google較勁味濃
【中央社台北二日綜合報導】

全球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 Corp.)宣布計畫開發可與微軟Windows和Office作業程式配合使用的「live」軟體,增加網路即時資訊連結服務,與日益坐大的網路勁敵Google Inc.互別苗頭意味濃厚。

微軟董事長比爾. 蓋茲在舊金山表示,在網路上推出的Windows Live和Office Live服務提供搜尋、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 (IM)等功能,能讓使用者設計氣候、新聞等資訊連結。

報導指出,微軟的搖錢樹Office和Windows作業系統新增網路服務,有如如虎添翼,可望提振微軟營收和開發新的成長渠道。

微軟科技長Ray Ozzie表示,微軟網路服務可與廣告連結,微軟在線上廣告市場目前占有一成版圖,可望進一步擴大,挑戰霸主Google。

網路後起之秀Google在搜尋市場稱王,IT產業老大哥微軟和雅虎Yahoo.排名其後。

Google近來更積極跨足其他領域,上週Google與IBM結盟,將搜尋介面添加至IBM的Omnifind 搜尋軟體。Google也已同意與昇陽科技 (Sun Microsystems Inc.) 合作。

華盛頓州市場調查公司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師Paul DeGroot表示,Google的崛起令微軟芒刺在背,Google已向外界展現瀏覽器強大的功能,對微軟的威脅與日俱僧,最主要是這些不需要最新版的視窗便可辦到。

全球最受歡迎的網路搜尋引擎Google早搶在8月提供可自動展示新聞和氣象報告等網路內容的軟體工具Google Sidebar,且用戶不須開啟網路瀏覽器便可獲取資訊。

微軟在美那斯達克股市股價,今年來跌2.8%,反觀Google股價今年迄今暴漲97%,昨天收379.38美元。

【2005/11/02 中央社】

星期三, 10月 26, 2005

微軟繼google之後 也要推出書籍搜尋服務

比「書」贏 微軟將推出書籍搜尋引擎
【編譯劉煥彥/彭博資訊、美聯社西雅圖二十六日電】

軟體業巨擘微軟打算跟隨Google與雅虎公司的腳步,讓網路族可以在線上搜尋圖書館中典藏書籍的內容,但將避免可能侵權的棘手法律困擾。

微軟MSN搜尋內容取得業務總經理提特女士(Danielle Tiedt)表示,該公司命名為MSN Book Search的書籍搜尋引擎,預定明年上半年推出,初步將提供版權已經過期的書籍,以避免招致當初出版界針對Google類似計畫的批評聲浪與訴訟官司。微軟一直設法擴展其搜尋引擎的內容範圍,以吸引用戶和廣告商。

提特說:「書本中的資訊遠超過網路。書本內有幾百年的內容。」微軟表示,舊金山一家非營利機構Internet Archive將負責掃描書本,而微軟每一頁將支付10美分費用。

微軟也將加入開放內容聯盟(Open Content Alliance)。這個組織是由Internet Archive與雅虎公司,連同多家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於今年成立的機構,目的是建立文字與多媒體的線上檔案庫。提特女士指出,微軟還將與出版商和圖書館合作,研究如何讓線上搜尋找到更多的有版權資訊。

她還透露,在各家業者先後在網路上提供書籍內容的競爭上,目前尚未出現贏家。

提特說:「這完全是個開放的競爭領域。Google率先行動,但我不認為他們可以運用其先行者優勢。Google把時間花在(研究)數位化技術,我們則投資在軟體上。」她指出,微軟著重開發可以搜尋並顯示書本內容的軟體,而非自己去掃描書本內容。

微軟還在研究如何從這項新服務中獲利。提特指出,除廣告外,消費者可能也願付費取得個別章節或書中一部分內容。

Google launch "Google Base "new service

Google分類廣告巨浪 衝向eBay
【編譯謝璦竹/道瓊洛杉磯二十六日電】
Google 25日證實正在測試一項名為Google基地(Google Base)的服務,將直接衝擊包括電子灣(eBay)等提供廣告登錄的業者。

Google Base將提供與社群網站Craigslist.com類似的分類廣告服務,使用者可以自行登錄包括分類廣告在內的各種消息。

預料這將衝擊到報紙、線上登錄服務網站如Craigslist-e-Bay擁有其25%股權-等媒體,內容包含求才求職與不動產租售等。

Google可能擁有足夠的廣告收入,並提供完全免費的登錄服務,將對eBay造成相當的威脅,因為後者對大部分的賣家收取一定的登錄費。同時Google也表示正在開發線上付費系統,類似eBay 的PayPal電子付款服務。

但是eBay經手的上百萬個登錄項目,以及提供賣家評等系統之類的功能,仍使電子灣擁有重要的優勢,因為不論買家賣家均會選擇流量最大的網站。
Google加入登錄網站戰場後,對傳統的報紙媒體也會帶來重大的衝擊。
Google Base也可能蒐集使用者自行登錄的新聞、參考資料與活動訊息。
Google加入線上登錄戰場是預料中事,但分析師過去相信Google 會利用搜尋其他登錄網站的方式,而非自行成立新的登錄網站。

Google在聲明當中則形容該服務處於「初步測試階段」,目的在「使資料擁有者能夠很容易地將資料傳送給Google」。

Google可能不只要提供分類廣告登錄而已,根據其網站消息,Google的舉例包括「宴會規劃服務」、「網站活動消息」以及「蛋白質結構資料庫」等。另外還包括一個可能是為不動產租售設計的登錄表格,包含價格、地產種類以及照片等資料。

隨著美國拍賣市場逐漸成熟,eBay藉著收購其他小公司及投資Craigslist.com25%股權,過去兩年間進入分類廣告登錄市場,包括租屋及產品比較等。

紐約市調業者Wedge Partners公司分析師布萊爾說,Google此舉「將逐漸侵蝕eBay的成長與機會,尤其在國際市場上。」
【2005/10/27 經濟日報】

星期二, 10月 25, 2005

雅虎正透過獨有的內容 創造服務的差異化

Yahoo推出冒險影片頻道
口網站Yahoo積極朝自製內容服務方向前進,並鎖定寬頻用戶。

Yahoo在去年延攬前ABC電視臺執行長Lloyd Braun擔任該公司媒體部門主管,Lloyd Braun在今年即聘用資深戰地記者Kevin Sites前進全球武裝衝突地區採訪,包括拍攝武裝現場、撰寫故事;並進一步聘用導演Richard Bangs,Richard Bangs主要負責全球冒險行程的拍攝,包括高山、激流及小島等,全部過程也將同時以文字、圖片、影片等格式放在網路上供用戶瀏覽,首播於今日(10/24)上線。

Yahoo內容服務副總裁Scott Moore表示,Yahoo嘗試去定義下一代的網路媒體。

這是Yahoo為了拉大與其他強勢競爭對手的距離而擬定的策略,包括Google、MSN及AOL。目前Yahoo在美國仍為最大的入口網站,根據Nielsen/NetRatings在今年9月的調查顯示,今年9月Yahoo網站的造訪人數為9930萬;MSN居次,達8940萬;Google則是7940萬;AOL為7250萬。這四家主要入口網站不斷提昇網站流量以增加廣告收入。

Scott Moore指出,Yahoo將持續擴張內容服務,除了自製外也包括取得其他內容供應商的內容授權。同時,Yahoo也希望能夠在該站提供其他媒體看不到的內容服務,Scott Moore說,Yahoo的獨特內容就像是在湯裡頭添加了香料。

Yahoo於今日首播的冒險頻道將上演瑞士艾格爾峰(Eiger)的探險行程,將在網站上提供文字敘述、串流影音、圖片,預計每個月將會推出一段新的冒險旅程。編譯/陳曉莉

星期五, 10月 21, 2005

網路商機的獲利模式--104人力銀行 申請上市

網路商機的獲利,就在於專注和business model的正確
只要策略對了 在配合專注且差異化的價值提供
相信是很有發展的
希望網路的商機和內容
有更多的創新和更便利的多元服務
----------------------------------------
摘錄經濟日報]
網路公司上市櫃再掀熱潮,繼大陸百度在那斯達克掛牌,台灣線上人力銀行領導廠一零四(3130)送件申請上市,可望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網路公司,一零四昨(1)日在興櫃的參考價是125元,高於目前已上市櫃的網路及軟體公司股價。
網路產業逐漸走出2000年的泡沫化陰影,過去一年以來,除了那斯達克的網路股狂飆,大陸的網路公司,也紛紛朝資市場邁進,從上海盛大到8月才掛牌的搜尋引擎業者百度,一上市都是股價狂飆,顯示已經找到獲利模式的網路公司,再度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一零四(104人力銀行)92年稅後純益1.4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1.19元,去年稅後純益2.4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0.68元,連續兩年每年都賺回一個資本額以上。
該公司上半年稅前盈餘1.93億元,稅後純益1.46億元,以目前3億元資本額計算,每股稅後純益4.91元,已近半個資本額。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表示,104人力銀行未來的獲利表現,將以不輸過去兩年的獲利為目標。也就是隨著營收成長,楊基寬希望挑戰每年都能賺進一個資本額。

楊基寬指出,一零四目前有七成的收入來自人力招募,多少會受到景氣影響,例如景氣不佳,企業招募人力少,刊登的求才廣告降低,會影響一零四的獲利。因此五年來,一零四開發出其他較不受景氣影響的業務,例如家教網、彈性派遣人力、高階主管的獵人頭、教育資訊網等服務,目前這部份的營收,已占營收比重的三成。

另外,104人力銀行已有5%到10%的流量,是來自大陸的台商及台籍幹部,也就是台幹要換工作,如果還是要換到台商,就會上104丟履歷;同樣的台商要找在大陸的台幹,也會在104刊登人事廣告。

星期三, 10月 19, 2005

Splog來了 小心你的部落格被盜用

駭客無孔不入,你可能要小心你的文章被盜用了
「Splog」是Spam(垃圾)再加上Blog的縮寫,意指駭客大量複製部落格文章及假的部落格網站。
-------------------------------------------------------------
Splog熱浪侵襲 Google傷腦筋

全球搜尋龍頭Google旗下的部落格(Blog)網站「Blogger.com」(或「Blogspot.com」)近日紛紛有用戶抱怨自己的部落格與部落格文章遭複製,複製者並進一步藉以賺取廣告費用。

在部落格(Blog,或稱網誌)興起後,也連帶產生了所謂的「Splog」這個新名詞:這是Spam(垃圾)再加上Blog的縮寫,意指駭客大量複製部落格文章及假的部落格網站。

根據專門偵測部落格文章更新服務的部落格搜尋引擎業者Technorati的統計,過去兩個星期在Blogger.com出現3.9萬個假的部落格,相較於同期新成立的80.5萬個部落格,Splog約佔了4.6%。

這些駭客是利用Google所提供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機制來搗亂,原本Google的API機制是為了方便部落格用戶設計工具以自動創造部落格網站及文章,卻正巧讓駭客用來大量複製該站文章及部落格;駭客還在這些假的部落格中加上各種熱門搜尋關鍵字,只要使用者在Blogger.com上搜尋,這些假的部落格就會出現在前幾筆資料上,創造點閱率,並透過Google的Adsense搜尋廣告機制賺取廣告費。

Google的Adsense搜尋廣告機制允許Blog的用戶共同拆帳,因為Google是靠這些Blogger所生產的內容創造流量。

而Google自己的部落格偵測機制FightSplog也發現Blogger.com網站上有2763個Splog是被同一個人所建立。

這些假的部落格同時困擾部落格用戶及提供部落格搜尋服務的業者,Blogger.com的用戶持續抱怨看到自己部落格及文章被複製令人感到沮喪。已有用戶表示,在Google解決這個問題前拒絕在Blogger.com刊登新文章;而搜尋引擎業者則為了要過濾這些假的部落格傷透腦筋,專門提供部落格搜尋的IceRocket甚至不再提供自Blogger.com更新的文章索引。

事實上,Google在本周一(10/17)便對此事發表回應,表示已刪除1.3萬個假部落格的連結,並承諾要付出更多心力來反制這些Splog。 即使如此,這些部落格搜尋引擎業者及Blogger.com的用戶仍認為Google的動作太慢,而且應該要做更多的事來防範Splog。編譯/陳曉莉

星期日, 10月 16, 2005

雅虎也擬入股AOL

【編譯劉煥彥/美聯社紐約十五日電】

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網路業巨擘雅虎公司正考慮加入Google與微軟的行列,爭取入股最近鹹魚翻生的美國線上(AOL)。

這位人士指出,雙方商談還處於初步階段,不像美國線上母公司時代華納與微軟和Google進行的那樣深入。Google正考慮與有線電視業者康凱斯特(Comcast),共同入股美國線上。

他也表示,新聞公司(News)也已表達興趣,但該公司與時代華納的談判大致已結束。
美國線上與微軟從今年春天就開始接觸,其他廠商則是在雙方洽談消息9月中旬曝光後,才表達有意競逐。消息人士指出,時代華納堅持不論達成任何協議,都要在股份比例上掌握主控權。

美國線上從一家主要提供電話撥接網路業務但搖搖欲墜的公司,轉變為免費內容供應商,並搭上最近網路廣告欣欣向榮的順風車,引起業界高度興趣。

去年年底,美國線上放棄堅持獨家專賣的策略,開始透過AOL.com免費提供豐富內容,包括音樂會、新聞、體育與電子郵件。雅虎就是循這種模式成為網路界頭號品牌。

投資管理業者貝爾斯登公司媒體分析師納山森(Michael Nathanson)在研究報告中估計,美國線上的入口網站業務大約價值113億美元,其中主要是該公司的廣告潛力。

根據網際網路分析業者Nielsen/NetRatings公司統計,雅虎入口網站9月份造訪人數為9,930萬人次,若能結合美國線上則將衝高至1.2 億人次。

美國線上本身的次數落於雅虎、微軟MSN與Google之後,達7,250萬人次。

獨立科技分析師安德爾(Rob Enderle)表示,雅虎對美國線上的興趣似乎是防衛性質。

他說:「這比較是個阻擋動作。他們並不真正想入股,而是想拖累Google。」

Google若能入股美國線上,將是最大贏家。Google不僅可以因而打造入口網站並提高廣告潛力,同時維持與美國線上既有的關係。

美國線上為Google貢獻超過10%營收。

【2005/10/16 經濟日報】

即時通的整合 是在網路電話等新商機

微軟、雅虎「通樂」 意在網路電話
【記者 何佩儒】

明年第二季起,雅虎(Yahoo!)與MSN的即時傳訊(Instant Messenger,IM)終於要互通了!不過,除了Messenger以外,兩大入口網站在其他網路服務,還是「死對頭」。檯面上在IM握手言和,檯面下不管是搜尋、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等,兩大巨人依然雙腳互踢。

網路產業經過泡沫化的洗禮,投資人已不再盲目,「Show me the money」(秀出營收,其餘免談)是基本要求。目前各網站的主要營收仍以廣告為主,隨著網路的基礎建設更加普及、完備,網路電話、電子商務等付費服務,所占比率將會日漸提高,確立商業模式,市場資金已開始湧入。

左打Google 右踢AOL

雅虎及MSN兩大入口網站(Portal),顧名思義,就是一道吸引網友的大門。不過,一棟大樓中,窗戶總是比門還多,IM就像一扇扇廣開的窗戶,讓網友在哈拉的同時,很方便的就能進入網路服務,例如在MSN Messenger的視窗左邊,就有包括拍賣、理財、貸款、算命等服務。

在搜尋市場獨霸一方的Google,於那斯達克取得大筆資金後,亟欲擴張市場,先是推出超大容量1G的電子信箱,又宣布推出開放原始碼的IM「Google Talk」。

怪怪,這可不得了!曾幾何時,市場由Google這個小老弟發號施令了?面對Google來勢洶洶,MSN、雅虎不得不跟進推出容量超過1G的電子郵件信箱服務。至於在IM市場,可不能再讓Google有機會了。為了力阻Google的「染指」,以及給美國IM市場的龍頭AOL一點壓力,一個是軟體巨人,一個是網路龍頭,決定進行策略性結盟。

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調查,去年網友使用者最多的網路服務是搜尋引擎,但今年則是即時傳訊(IM)。在個人電腦發展的歷史中,總共花了16年,全球使用者才達到5,000萬人;電子郵件花了六年達到這個目標。但IM僅花了二年多,就達到5,000萬名使用者。

對許多網友來說,IM,其實就是一種溝通工具,如同手機一樣,只要好友在線上,就可以相互聯絡。有人喜歡遠傳,有人喜歡台灣大,但可沒規定只能網內互打,否則,每個人要多少門號啊?

火熱商戰 揭開序幕

因此,很早就已傳出各IM業者有意整合,只是沒想到是讓Google給催生出來。明年第二季以後,網友只要加掛一個程式,就可以把另一個IM的聯絡人拉過來。至於原來習慣的介面,還是可以繼續維持。就像台灣大的用戶,可以打給遠傳的用戶,但是用戶不用改門號,也還是聽自家系統業者的語音信箱。

IM背後到底有何商機?Yahoo!奇摩在今年8月推出新版的Messenger 7.0版,打出「全球免費網路電話」口號,揭開IM商戰的序幕。

目前雅虎及MSN的IM都有提供網路電話(VoIP)功能,不過僅限於兩台電腦使用者間的聲音互通(PC to PC),嫌打字太麻煩的網友,掛上耳機麥克風,就可以跟電腦另一端的友人用聲音互通。

請注意,這樣的網路電話,不管友人在地球的那兩端,是不用付昂貴的國際電話費。

下一步IM將要提供的是從電腦可以撥打到市話(PC to Phone ),也就是如果對方不在線上,坐在電腦桌前的網友,一樣可以透過電腦打電話到對方的市話或手機。由於要經過電信公司轉接,因此要收費,但是費率依然比國際電話費便宜許多。

隨著二類電信門號的開放,接下來也可以從話機打電話到電腦(Phone to PC)。這塊市場,挑戰的不是網路業者,而是如南方貝爾、中華電信等重量級的電信業者。

另外,網路廣告、合法音樂下載平台、免費的語音信箱、線上交友、線上遊戲、線上養寵物、部落格(Blog)等,都可以與IM軟體相結合,創造收費的商機。

有趨勢專家之稱的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表示,即時傳訊、網路電話及電子郵件這三項網路的應用,在普及度提升後,除了是網友之間的重要溝通工具,也延伸成為企業內部溝通的管道,成為最容易有網路效益的應用。也就是越多人使用,就會聚集更多人,很快就會形成一、兩家獨大,甚至是贏者全拿的局面。

三大市場 贏者全拿

從Google與大陸搜尋引擎業者百度在那斯達克掛牌首日,都有各超過三位數的漲幅,即可看出網路產業的春天已再度來臨。再者,網路購物、拍賣市場都有超過五成的複合成長率,上網開店、購物的網友日漸增多,傳統產業的廣告主,也增加網路廣告的預算,網路產業將再度成為成長快速的新興行業,並將開創出更多元的服務項目。

至於在這場戰局中,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挾著其在搜尋引擎技術的絕對優勢,不僅在以搜尋為出發點的網路行銷大發利市,更是大舉擴張版圖,不再以稱霸搜尋市場為滿足。

【2005/10/16 經濟日報】

星期五, 10月 14, 2005

六度分隔理論--人脈社交網站(SNS)的興起和應用

e天下2005 10月號

上網拉關係建億萬人脈
撰文—謝宛蓉 wjhsieh@cw.com.tw

想建立無遠弗屆的人脈並加以管理,上人脈網站就對了!透過「朋友的朋友」拉關係,明星、醫生、律師通通和你變成同一掛,這裡更是現代人求職求才、探聽消息的好幫手。

想建立無遠弗屆的人脈並加以管理,上人脈網站就對了!透過「朋友的朋友」拉關係,明星、醫生、律師通通和你變成同一掛,這裡更是現代人求職求才、探聽消息的好幫手。

正在找工作嗎?想進大公司,在人力銀行丟了履歷卻總石沉大海?有好的企劃案,希望和知名企業合作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一種新興的人脈社交網站,透過串連起人與人的關係網絡,將幫助你穿透企業組織重圍。如果你是一天要在辦公室工作12小時以上的苦命上班族,也有機會在這裡,開啟新社交生活!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商務人脈網站「LinkedIn.com」在2003年5月成立,會員數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去年此時,它達到近百萬使用者,而到目前為止,全球註冊會員已經超過300萬人。

人脈放射狀等比倍增

在台灣,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同型商務人脈網站「聯絡家」,目前會員超過6萬人。目前聯絡家已經是大中華區最大的商務人脈網站,經營團隊也橫跨兩岸。

人脈網站的強大處,在於透過連結「朋友的朋友」,讓你的人脈網絡呈等比級數地擴大延伸。

網友Alice半年前加入人脈網站,她邀請或受邀和90個人建立直接朋友關係。這90個第一層友人,各自又有為數不等的朋友。如此擴展出去,光到第三層,她的朋友就超過5萬5,000人。亦即只要透過兩個朋友引薦,Alice就可認識網站上的5萬多人。

「6度分隔關係」理論,正是學者對人際網路之微妙的進一步解讀。早在1967年美國學者米格蘭(Stanley Milgram)就發現,世界上每兩個人之間,平均只相隔了6層朋友關係。亦即,即使對方是美國總統,你也可能透過6個朋友的轉介和他攀上關係。

「中國人說,有關係總比沒關係好,」聯絡家執行長許智凱表示,一般「人脈存摺」只能個人自己存、自己提領。現在,人脈網站讓人脈可以匯流、共享。

小王想換工作,他對知名的外商I公司很有興趣,但也希望多了解I公司。於是他在人脈網站打入該公司名稱,系統立即顯示,在他的人脈圖中就有7個人跟I公司有關。他赫然發現,原來認識的一位網友就在I公司工作,另外,大學死黨也認識I公司的行銷主管!

過去,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絡潛藏在我們四周,但是像小王這樣的情形,通常只能一個一個散彈打鳥地問朋友。

現在,串聯人與關係的龐大資料庫,加上搜尋技術,人脈網站就可以給你一張人脈地圖。它不但幫你找到目標人士,也會指出你和他們之間的遠近關係。使用者自己也可以設定和不同朋友的親疏程度,便於做管理。

「我們的長期目標,就是要做『人的Google』!」聯絡家執行長許智凱表示,Google好比是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而聯絡家等人脈網站的目標,就是要提供一個充足而便於搜尋的人脈庫。

和律師、醫生、明星成同掛

除了人脈連結的特性,人脈網站的特性也在於它的商務性質,及強調身分真實性。

進入聯絡家的網頁,「聯發科技資深工程師」、「寶來業務副總」、「台灣微軟經銷業務經理」等企業經理人都是首頁顯示的人氣會員。

「這裡和一般很不一樣的是,大家都是用本名、真實的機構在交流,」網友Alice表示。而這也帶給她很大的使用驚喜,包括:她找到好幾位過去失聯的同事;重新認識許多網友的真實身分;她還意外地找到自己從前的偶像,「優客李林」的李驥。「原來名人不是那麼遙遠!」Alice回想發現時真的很興奮。

新的網際連繫模式,也將開啟許多新的互動與商機。

美國商務人脈網站龍頭「LinkedIn」今年2月時宣佈將向刊登求才訊息的雇主收費,30天要價95美元。「每個人都知道,最好的工作來自於人脈網絡,」LinkedIn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說,雙向連結求職者與求才者正是線上人脈的強力之處。

近來,LinkedIn還推出另一種服務,讓使用者尋找人脈中的律師、會計師、醫師等專業人士。「人們總說不該從黃頁中尋找律師,但一般人只能採取這種方式,」LinkedIn共同創辦人兼行銷總監Konstantin Guericke說,人脈網站提供一種更值得信賴的管道,就是熟識朋友的引薦。

人脈網站還有什麼新玩法?隨著業者不斷發展廣告之外的獲利模式,人際間的人脈價值也正在被持續探索中。


Google聯合Comcast擬入股美國線上

最近的網路戰爭和卡位
真是高潮迭起!
-------------------------------
Google+Comcast擬入股美國線上
林秀津/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網路霸主爭奪戰近來戰火愈燒愈烈。就在微軟和雅虎周三宣布合作開放雙方的即時通訊系統後,Google也和有線電視業者Comcast聯手,企圖入股擁有廣大網友基礎的美國線上(AOL)。華爾街日報指出,Google此舉不僅將威脅雅虎身為全球造訪人數最多的網站龍頭地位,也將搗亂微軟併購美國線上網路業務的布局。

網路即時通訊兩大業者微軟和雅虎周三宣布,將從明年第二季開始移除彼此系統的藩籬,讓雙方的即時通訊服務使用者可以相互傳遞訊息、語音。雖然乍看之下這項合作計畫是衝著目前即時通訊市場龍頭美國線上而來,但多數分析師都指出,甫於今年八月才發展自己即時通訊業務的Google才是微軟、雅虎想聯手攻擊的主要目標。


根據華爾界日報周四報導,Google和Comcast過去一周來和美國線上母公司時代華納的高層人士密切接觸,希望以五十億美元的價格取得美國線上最多達五成的股權。

Google和Comcast一方面希望透過入股美國線上接觸到該公司廣大的網站使用者,導引更多人使用他們自己網站的服務並藉此吸引更大的廣告收益。另一方面,Google也希望利用美國線上充沛的網路內容資源來壯大自己的服務。不論是爭取使用者或內容供應者,Google的用意明顯都在補強自己不如雅虎的地方。

除了希望透過入股美國線上和雅虎爭奪網站一哥的地位外,Google也希望藉此防堵微軟搶做美國線上搜尋引擎的生意。美國線上目前使用的是Google的搜尋引擎,而Google每年會將美國線上用戶衍生的廣告收入分一部分給美國線上。去年Google分給美國線上的金額超過三億美元。

但虎視眈眈的微軟一直想取代Google成為美國線上合作伙伴。為做成這筆生意,微軟下半年開始和時代華納討論,讓美國線上的網路部門分割出來和微軟成立合資企業。但如今Google和美國線上的入股談判很可能會導致微軟和該公司的合作計畫受到影響。

星期三, 10月 12, 2005

線上通訊 微軟、雅虎 快通樂!

【編譯曹國維/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微軟公司和雅虎網站十二日宣布,兩家公司的即時通訊軟體即將互聯。微軟的MSN Messenger和雅虎即時通互聯功能預定明年第二季啟用,全球使用這兩種軟體共兩億七千五百萬用戶將可互通聲息。

微軟和雅虎的協議,是即時通訊市場首度出現重量級公司合作。分析家說,微軟和雅虎這次動作,目的是防堵Google稍早推出的Google Talk即時通訊軟體搶占市場。在美國,即時通訊市場龍頭美國線上也將因微軟和雅虎合作而飽受威脅。

MSN Messenger和雅虎即時通功能類似,但過去兩套系統無法互聯,不同系統的用戶即使同時上線也無法交談。雖然各大即時通訊軟體業者一直宣稱要讓彼此的系統互通,但多年來都只停在宣示階段。

就推出的時間而言,雅虎即時通是開風氣之先的即時收發訊軟體,不過MSN Messenger靠微軟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的獨占地位,以後起之秀的姿態贏得全球市占率冠軍。

根據尼爾森市調公司的調查,在美國市場,美國線上即時傳訊軟體有五千一百萬用戶,MSN和雅虎即時通分別有兩千七百萬和兩千兩百萬用戶。

市場稍早也傳出微軟曾試圖與美國線上洽談共同建立線上即時通訊平台,但一直未獲證實,也不清楚雙方已談到何種程度。 【2005/10/13 聯合報】

------------------------------------------------------
新聞分析》網路應用戰爭 愈打愈火熱
【記者 何佩儒】

網路後起之秀Google近來動作頻頻,左打微軟、右踢雅虎,這些「踩地盤」的動作,加速了微軟MSN與雅虎合作的念頭,兩家公司「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也讓即時傳訊這項網路應用戰爭,愈來愈激烈。

搜尋引擎霸主Google在搜尋市場,與雅虎的競爭早已白熱化,微軟雖然也積極搶進搜尋市場,但是Google宣布推出即時傳訊(IM)「Google Talk」,而且採開放原始碼模式,打破現有壁壘分明市況,意圖在IM市場「一統江山」,讓微軟與雅虎這兩大巨人「同仇敵愾」了起來。

以美國市場而言,MSN、雅虎及AOL,在IM市場三雄鼎立,三方互不相通,稍早先是傳出微軟有意併購AOL,不久就傳出Google出更高價購買AOL股權。但AOL以在美國IM市場龍頭地位,自然不會輕易點頭,微軟與雅虎在IM上的結盟,對AOL施壓意味,自不在話下。

再者,Google日前宣布與昇陽(Sun)合作,將共同發展和經銷雙方的軟體產品,包括昇陽的文書軟體、伺服器軟體與Java開發工具,當然還有Google的工具列。Java是在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與.Net 之外,另一種程式設計基礎的選擇,昇陽的辦公室文書軟體,也是少數敢跟微軟Office「嗆聲」的軟體。

Google與昇陽的合作,擺明與微軟的服務短兵相接;另外Google的電子郵件、照片分享、個人化網頁與IM等,儼然已成為一個入口網站,不僅威脅到網路龍頭雅虎,也衝擊到微軟旗下的MSN。

此次微軟與雅虎將在網路通訊上結盟互通,兩大巨人坐下來談,以在美國市場而言,除了可與AOL一較長短,未來在服務的拆帳,會員資料的分享,都互蒙其利,總比被後起之秀,不按牌理出牌,攪亂市場得好。

至於在亞太市場,雅虎與MSN原來在IM市場,就已是市場第一及第二,老大加老二,更是所向無敵。另外兩大巨人同時都面對網路電話市場大餅的新競爭者-eBay,雅虎在拍賣市場的競敵eBay已併購了網路電話的新星Skype,目前微軟與雅虎已在IM中,提供即時語音服務,但尚未提供電腦撥打到市話的服務,這塊大餅Google也虎視耽耽。 【2005/10/13 經濟日報】


MSN和Yahoo! 即時通 互通了

網路市場的整合,因應競爭而隨時有打破競合的關係出現,
在google talk推出並宣稱採開放原始碼模式,可與其他IM相通後,
微軟的MSN Messenger與Yahoo!Messenger等兩大即時傳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IM)也將開始互通,以共同對抗即時傳訊軟體市場龍頭─AOL(American Online;美國線上)。

目前AOL旗下的AIM即時傳訊軟體市佔率高達65%,剩下的市場則由Yahoo!Messenger及MSN Messenger瓜分。
根據網路研究機構ComScore Networks的調查,AIM的用戶數為4160萬,遠高於Yahoo!Messenger的1910萬,以及MSN Messenger的1410萬。

在此兩者互通後的用戶數大增,未來邁向個人化的社群服務上,如線上音樂、相簿、影音、交友、通訊、社群等 ,還有廣告商機,將未合作帶來整合後可期的龐大網路應用商機。

星期二, 10月 11, 2005

Yahoo!新聞搜尋新增部落格評論

入口網站Yahoo!於周一(10/10)更新旗下新聞搜尋服務,原本Yahoo!新聞搜尋服務的搜尋範疇僅涵蓋6500個新聞網站,新版本則新增部落格新聞評論。當網友鍵入新聞搜尋關鍵字時,除了會出現來自新聞網站的搜尋結果外,右邊的版面也會出現相關新聞的部落格連結。

Yahoo!新聞頻道經理Neil Budde表示,這是為了讓網友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新聞的全貌,因為有些部落格會鉅細靡遺地描述整個新聞事件,或是提出評論,或是提供主流媒體未刊出的照片等。Yahoo!產品總監Joff Redfern則指出,傳統媒體有時缺乏時間或人力去了解所有新聞事件的發展,而這些部落格便可以補足這些缺憾。

美聯社報導指出,即使許多部落格寫手缺乏專業新聞訓練,不過他們卻仍然能夠建立廣大的讀者群,同時也會報導一些被主流媒體忽略或漏掉的獨家新聞。即使有許多新聞部落格披露八卦或流言,但主流媒體一樣會做這些事,只是他們會運用技巧,並呈現出有求證的態度,有些錯誤的消息仍會在主流媒體曝光。

Yahoo!自今年8月便在Yahoo!韓國網站測試此項服務,不過,由於部落格不但數量龐大且增加速度飛快,對Yahoo!也形成一項新的挑戰,根據專門提供部落格搜尋的網站─Technorati的偵測,目前約有1900萬個部落格,同時每5個月部落格的數量就會成長1倍。編譯/陳曉莉

繼google推出blog search 之後,Yahoo推出 Podcast Search服務

Microsoft BILL Gates 說 blog是繼網際網路,e-mail,BBS之後的重大應用,而部落格打破之前媒體集中的控制權,讓每個人皆有發聲的權力,將權力回歸給個人,讓每個人皆能有發聲的自主權,也讓每個人既是傳播者又是接收者,這回歸個人的主宰,的確讓部落格近來大受歡迎。
而部落格的應用也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除了以書寫為主的部落格,還有以聲音為主的播客(podcast),以及以視訊影像為主的視訊部落格(Vblog),和以行動電話撰寫紀錄為主的行動部落格(Mblog)。
yahoo推出「Yahoo Podcasting」的數位播客(廣播)搜尋服務,即是以聲音為主,Yahoo Podcasting除了提供完整的數位廣播搜尋功能,也將提供用戶評比等相關資訊。
Podcast是這一年來剛起步的內容服務,中文被稱作數位廣播或網路廣播服務,與一般即時廣播服務不同的是,Podcast必須先行錄製成聲音檔,再放到網路上供網友線上聆聽,或下載存入自己的數位隨身聽聆聽,例如iPod或其他的MP3播放器。蘋果電腦是在今年6月將Podcast搜尋技術嵌入iTunes軟體中,讓iPod用戶可以直接透過iTunes下載Podcast檔案。
不過目前Podcast尚未造成風潮。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psos Insight所公布的數字,目前僅有28%的網友知道什麼叫Podcast,而且只有2%的網友曾經聆聽過Podcast。不過一般認為Podcast的使用量將會持續成長,另一市場調查機構The Diffusion Group在今年7月的估計,到了2010年,光是美國的Podcast族群就會成長到5600萬,大約是今年的14倍。
而在Google推出blog search 之後,Yahoo即推出 Podcasting Search服務,即可明瞭雖新興應用,是否能帶來可觀營收雖未可知,但透過內容的結合將會員留住並培養其忠誠度,並找尋新興應用與個人娛樂結合的機會,是入口網站和大型網站(搜尋網站)一致的策略。

星期一, 10月 10, 2005

微軟將跨足防毒市場

微軟今來一連串發表防毒軟體的產品,看來進軍資訊安全市場的腳步和佈局已經確認,這也使的資安市場上的廠商如Symantec、McAfee及趨勢科技等面對微軟的競爭,其後續佈局和產品區隔受到注目,相信也將引燃防毒產品的另一波競爭大戰。
目前微軟先是針對家庭用戶推出一系列的防毒軟體,並自今年1月起測試反間諜產品,還宣布該公司的防毒及反間諜服務「Windows OneCare」,該公司並且宣稱將提供全面性的資訊安全服務。

AOL免費授權IM給社群網站

為了拉攏社群網站的會員和其忠誠度
並增進其即時通軟體的使用率和普及率
美國入口網站AOL本周宣布推出「AIM Presence」,提供AOL旗下即時傳訊軟體AIM的免費授權服務,主要授權對象為非營利的社群用戶,例如Blog(部落格)或是Podcast。
「AIM Presence」支援Blogger或是Podcaster在自己的網頁上嵌入AIM,秀出自己的上線狀況,網友只要點一下頁面上的AIM標誌就可以執行即時傳訊功能與Blogger或Podcaster聊天。

這是AOL為了拉攏部落格或Podcast族群所訂定的策略,因為不論是部落格或Podcast的用戶都有逐漸成長的跡象。

根據網路研究機構ComScore Networks的調查,今年第一季美國有5000萬網友造訪部落格網站,約佔美國整體網路人口的30%,與去年第一季相較成長了45%。

而Podcast則是最近一年崛起的網路廣播服務,使用者可以自行製作聲音檔案,並放在網路上供網友下載,網友也可以把Podcast檔案下載到可攜式音樂播放器中聆聽。與部落格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這兩個新生服務都是由使用者自己生產內容,集結成社群,只不過一個是文字內容,另一個是聲音。
同時,AOL也看好部落格服務,在周四(10/6)宣布以2500萬美元買下美國最大的部落格業者Weblogs,並接收Weblogs旗下的85個部落格網站。

星期日, 10月 09, 2005

VHS VS. Betacam的續集版-- DVD下世代兩種規格大戰

多邊壓寶 DVD軟硬體廠苦啊


■ 記者 張建仁、何佩儒

Blu-ray與HD-DVD兩大陣營無法取得合作共識,造成消費者、光碟機製造廠、影音軟體業者一個頭兩個大。尤其消費者面對同屬性產品,卻有不同的規格機種,售價也不一樣,在霧煞煞的情形下,產品普及速度恐將變慢。
其實,早在DVD錄放影機推出時,消費者就有同樣的經歷,因為DVD有DVD-RW、DVD+RW與DVD-RAM三大規格,消費者除了要認識DVD錄放影機功能外,還要小心相容性的問題,大大減緩產品普及的速度。

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還說得過去,相關軟硬體廠商及製片廠等,也面臨必須多邊壓寶的困擾。如果要滿足全部消費者需求,每部影片便得生產多種規格的光碟片,影帶出租店也會額外多出購片成本;軟體廠商則要投入多組研發人力。

例如軟體業龍頭微軟,在日前英特爾宣布將與微軟站在HD陣營,微軟立刻提出說明,微軟是支持HD沒錯,但也支持Blu-ray。另外,微軟在台灣也成立了多媒體技術中心,支持的是台灣廠商自行開發的FVD規格。

連龍頭廠都得多邊壓寶,顯見這場DVD規格世紀大戰,是多麼的勢均力敵、難解難分,短期間恐難見到大一統局面。

另外,影音多媒體業者友立及訊連,必須因應這兩大陣營的拉距,若產品一推出,消費者就會有相關的軟體需求,如編輯、燒錄等,以製作個人化商品,但要在最短時間內推出軟體,早早就得投入開發。

同時投入兩大規格的開發,耗費的是雙重的資源與人力,因此影音多媒體業者已出現整併風潮,例如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英特維,就併購了台灣的友立資訊,以加快產品的開發及推出速度;訊連科技則是同步開發兩大規格的軟體,但也大嘆人才難求,未來市場難測。

為了改善兩大陣營互不相讓局面,終端成品廠商也開始思索解決方案,希望能採用DVD-R、DVD+R相容模式,開發同時相容兩大規格的光碟機,目前以三星投入最為積極。

還記得當年黑黑厚厚的錄影帶嗎?分為大帶(VHS)與小帶(Beta),同樣是不同陣營互不相讓的結果。錄影帶出租店同樣的影片,要有兩種規格的帶子,消費者要注意家中的錄影機是那一種規格,才不會買錯、租錯錄影帶。

DVD就更複雜了,因為不僅可以在電視上看,還可以在電腦上觀賞,加上個人化的影音應用增加,如想要整合數位相片,製作個人的畢業專輯、結婚特輯等,所衍生的商機比錄影帶更加龐大。說實在的,這麼大的商機,誰想讓步呢?

【2005/10/09 經濟日報】
-----------------------------------------------------------
DVD規格戰 牽動兆元商機


■ 記者 張建仁

為了龐大的權利金與市場商機,下一世代DVD規格世紀大戰愈演愈烈,日本新力與松下主導Blu-ray,東芝與NEC力推HD-DVD,兩大陣營互不相讓,纏鬥18個月迄今,都希望成為下世代DVD主流規格。由於全球大廠陸續選邊,先前雙方和解之議又破裂,這場世紀之爭已更趨白熱化。
這場世紀大戰,除了兩大日系陣營,光碟機製造重鎮的台灣業者,在工研院的協助下推出FVD規格;擁有龐大市場的大陸,也不甘示弱,決定基於HD DVD的標準架構下,開發自己的DVD規格。同時,全球重要製片廠、光碟機廠、影音軟體業者,也都捲入戰局,因為無法提前卡位參與規格制定,未來將難以擺脫權利金的枷鎖。

英特爾微軟選邊站

新世代DVD規格大戰,已逐漸從影音家電廠蔓延到PC大廠,英特爾與微軟9月表態支持HD-DVD陣營,使得藍光DVD規格之爭達到高峰。

兩大陣營成員初期都以家電大廠為主,以HD-DVD為例,家電廠成員有東芝、三洋、NEC;Blu-ray成員則有新力、松下、飛利浦、夏普、先鋒與LG。彼此壁壘分明。

隨著規格制定日漸完善,產品即將推出之際,關係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片廠商加入戰局,各製片廠開始選邊站,HD-DVD獲得HBO、新線、華納與環球青睞;Blu-ray 則有福斯與迪士尼站台。至於派拉蒙則是腳踏兩條船,同時加入這兩大陣營。

就在家電廠商與影音業者大勢底定之後,PC廠動態成為重要關鍵。戴爾、惠普與蘋果三大電腦廠全部倒向Blu-ray;HD-DVD則獲得微軟與英特爾的支持。

兩大陣營支持者勢力雄厚,目前還無法看出誰能勝出,加上產品也尚未商業化,消費者更無法從產品使用上去體會,究竟哪種規格才是適合自己?

真正大戰明年開打

台灣光碟片廠表示,HD-DVD與Blu-ray兩大陣營打得火熱,產品尚未商業化之前,一切只是口水之爭,明年第一季產品開始銷售後,真正大戰才算展開,屆時各大陣營支持者是否出現倒戈,才能看出勝負。

HD與BD兩大陣營互爭主流規格地位,並非只是意氣之爭,千億甚至兆元的商機才是最大關鍵。以飛利浦為例,每年光是收取DVD權利金就高達上百億元,權利金與龐大商機使得兩大陣營互相廝殺不已。

DVD規格延續VCD,雖然出現DVD-R、DVD+R與DVD-RAM三種規格,但製程差異性不大,光碟機與光碟片廠都能量產,最後出現的Super-multi光碟機,同時相容這三大規格。但是Blu-ray與HD-DVD紀錄內容位置大不相同,HD-DVD紀錄位置在光碟片中央,Blu-ray則是在表層,彼此格式難以相容。

兩大陣營纏鬥18個月,今年新力與東芝曾坐下來彼此協調,希望能取得合作共識。由於彼此規格差異性過大,各有私心,加上產品即將量產情況下,合作美夢終於告吹。

新力與東芝合作不成,下世代DVD規格世紀大戰開打,由於兩大陣營藍光播放機明年第一季都會推出,拉攏國際大廠加入陣營的動作更加積極,日前微軟與英特爾才表態將加入HD-DVD陣營。

台商暫無卡位機會

面對HD-DVD與Blu-ray彼此競爭,雖然大廠各自壓寶,卻也有廠商兩相不得罪,同時腳踏兩條船。製片廠派拉蒙就決定同時支援兩大陣營,將推出兩種規格的影片內容。

相對於國際大廠紛紛表態,台灣光碟機與光碟片廠卻是相當冷漠,並非台灣業者不想從中分一杯羹,而是目前並沒有卡位的機會。

台灣光碟片與光碟機廠多數從事代工業務,甚少能夠參與規格的制定,這也是台灣廠商的宿命。想要突破這樣的僵局,卻苦無機會。

台灣業者沒有機會參與主流藍光規格的制定,錯失最重要的商機,未來恐仍難擺脫繳納權利金的窘況。儘管如此,台灣廠商也非毫無商機可言,光碟機與光碟片廠都期待從新產品闖出新的天地。

以HD-DVD領導廠商NEC為例,目前已做好藍光光碟機量產準備,價格上也與DVD燒錄機同具競爭力,明年將大舉切入市場。隨著日本光碟機廠將重心轉移到藍光DVD規格,DVD燒錄機訂單將逐漸釋出,台灣與韓國業者成為最大受惠者。

由於藍光光碟機尚未正式量產,日本NEC與先鋒遲遲不願將委外訂單釋出。如今隨著藍光光碟機緊鑼密鼓推動,明年隨時有機會將DVD燒錄機委外生產訂單丟出。

光碟片產業門檻高

對於光碟片廠來說,藍光光碟片需要龐大的資金與技術能量,光是目前單面雙層DVD光碟片,全球只有四家能夠生產,藍光光碟片技術能量更高,能夠生產的業者更加有限,產品價格可望獲得維持,光碟片產業將成為寡占市場。

新力與東芝如火如荼推出產品,預計明年第一季都會量產商業化的藍光DVD播放機,兩大陣營勝負難分。面對僵局無法打開,三星已決定開發同時相容兩大規格的光碟機,就像目前DVD-R、DVD+R與DVD-RAM市場共存的情況,屆時雙規格光碟機將會因應而生。

光碟機廠指出,雙規格光碟機立意很好,但是技術開發相當困難,兩大規格特性完全不同,如何將其整合,將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

【2005/10/09 經濟日報】

星期五, 10月 07, 2005

微軟制衡google-搶著和AOL合作

AOL身為GOOGLE ADsense的最大合作客戶
也因為AOL採用Google的 search enginee
為Google接觸到其高達5300萬的會員
並每年為Google帶進約3.8億美元廣告營收,佔Google總營收的12%
也難怪微軟急著想搶下這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夥伴
卡住google
並為其即將發表的SEARCH ENGINEE 服務
鋪路良好的發展條件
這場大戰只是開端
拭目以待!

星期四, 10月 06, 2005

英國交友網站大受歡迎,2004年營收880萬英鎊

交友網站的新模式
市場還很大,不知台灣何時出現
------------------------------------------------------
老友重逢情緣e線牽 http://www.friendsreunited.co.uk/

7月20日,英國的「老友重逢」(Friends Reunited)網站過五歲生日,安排的節目之一,是邀請早年的使用者,齊聚倫敦北邊巴尼特的伊麗莎白女皇女子學校,歡慶這個里程碑。
這裡是共同創辦人茱莉‧潘克赫斯特的母校。她懷孕時,起了想知道老同學近況的念頭,擔任自由電腦程式設計師的老公史提夫(Steve),才和好友波特創立這個網站。

新會員 每天5,000名加入

如今這個網站已是英國經營最成功的新媒體公司之一,宣稱已有1,200萬會員。也就是說,大約一半的英國成人網路使用者都曾上它的網站瀏覽。自創站以來,訪客的瀏覽時間累計長達4,500年,每天有5,000名新會員加入。

免費登記的會員,可以瀏覽幾千個老同學的人名。付點小錢,也能和他們聯絡,友誼的火花就此重新燃起。有人幸運的和青少年時期的初戀情人再續前緣,生下「老友重逢寶寶」。這座網站也幫助養子女和親生父母見面。

茱莉懷女兒安柏的時候,突然動心起念,憶起當年在學校的日子,想知道失去音訊20餘年的朋友是不是也開始成家。她試過各種找人的方法,並和老公討論這個問題。

茱莉2002年接受eGrindstone.co.uk訪問,談到創業動機時表示:「多虧我嘮叨個不停──當時他有幾個網際網路的構想在嘗試,我給他出這個點子。」

嘮叨歸嘮叨,史提夫承認:「起初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好點子,因為我覺得英國人對於重溫舊夢,不是那麼熱中。我萬萬沒料到這個網站竟然會那麼熱鬧。」原因是「大家都很好奇,想知道朋友在做什麼」。

榮獲「科技最佳應用」獎

他們在臥室設立網站,剛開始每天只有二、三十人進站參觀。兩周後,來了一份訊息:兩位老朋友失聯30年後再度聚首。再過兩個月,茱莉連絡到第一位朋友,接著網站開始如滾雪球般成長。

茱莉說:「雪球效應開始演變成雪崩。這個網站到達了臨界質量,也就是任何來登記的人,至少都會找到一個似曾相識的人名。這個網站成了辦公室和晚宴上的話題。」

茱莉尋找失聯朋友的心願,在促使成千上萬人重新聚首的同時,也讓三位創辦人名利雙收。《周日泰晤士報》每年都會選出英國100家近兩年來營業額成長最快的未上市科技公司在2004年發表的「科技軌跡100」排名,「老友重逢」排名第61,營收從2001年的240萬英鎊,成長到2003年的760萬英鎊,每年成長79%,並因為「利用網路科技,幫助長久失聯的朋友、家人和同學恢復連繫」,榮獲「科技最佳應用」獎。

2004年,這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業績更上一層樓,營收增為880萬英鎊,盈餘也成長27%,成為460萬英鎊。公司賺錢,當然要分紅,「老友重逢」今年配發360萬英鎊股利。四年來配發的股利,合計超過700萬英鎊。

「老友重逢」的收入靠廣告,以及向想用電子郵件和老朋友連絡的人收費7.50英鎊。

41歲的史提夫,將「老友重逢」的成功,歸功於電子通訊的發展。他說:「我們在正確的時間置身於正確的地方,天時地利對我們有利。要和久未謀面的人聯絡,電子郵件用起來容易許多。這比打電話簡單。」

英國Web User引述他的話說:「我一直相信,網際網路能夠替代傳統社群維繫人際關係的力量。傳統社群已經不能把人維繫在一起。『老友重逢』真正的成就,在於它提供一種方法,讓所有的人在離散的世界中保持聯繫。」

網路創業 點子愈簡單愈好

史提夫接受startups.co.uk訪問,對有意開創網路事業的人,提出忠告:「你的點子必須夠好──這可是件相當辛苦的工作,得花很長的時間。點子愈簡單愈好,光是撒錢和打廣告,是不會有結果的。大約過了一年,我們才看到自己的網站動了起來。到那時候,你就得投入很多的時間。」

才過5歲生日不久,8月初傳出「老友重逢」聘請企業財務顧問公司隆艾克指導,有意將公司脫手或讓售部分策略性股分。隆艾克預估,這家公司價值1.2億英鎊。

若公司果真換手,潘克赫斯特夫妻將有數千萬英鎊進帳,有機會把巴尼特郊外的半獨立式住宅賣掉,換購豪華住宅。雖然已經領得數百萬英鎊股利,他倆生活相當低調,只開Mini敞蓬車。( 羅耀宗報導)

交友網站的需求和投資

在數位內容中 交友網站可說是最受歡迎的內容服務之一
也吸引眾多業者搶進
有入口業者(如yahoo交友,msn交友等)
也有內容業者(如tothere,愛情公寓等)

從市場面看
1.據報導YAHOO交友已經有每月千萬營收的規模
2.愛情公寓據報導也有年收1~2千萬的規模
可見市場值的開拓

而從營運面看
1.交友和個人化的社交連結,一直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在加上透過網路化所帶來的便利,打破時間,空間和地點的距離,讓便利與需求結合
2.藉由網路化,大大拓展個人的交友範圍
3.不同的營運模式,如實體化的交友,虛擬化的交友,或實體/虛擬加上關係連結的交友模式(如 tothere)等,皆有其利基點
4.會員社群的流量,開拓多元的營收來源,除會員基本的會員費外,其他的廣告或加值服務,置入專案合作費等,也拓展新增的營收

這也是為什麼
歷史悠久的矽谷創投公司梅菲爾德(Mayfield Fund)在與中國創投業者─金沙江投資公司(GSR Ventures)在中國展開合作後,近日公布雙方也相中北京的交友網站「Heiyou」,也將投資的原因。

星期三, 10月 05, 2005

Google進軍辦公司軟體-微軟大挑戰

Google、昇陽結盟
全球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和美國科技巨擘「昇陽微系統」4日宣布合作,提供免費的試算表和線上文書處理軟體,聯手正面挑戰勁敵微軟的世界應用軟體霸主地位。

Google和昇陽的合作案,將使網路用戶能夠從任何個人電腦開啟昇陽的OpenOffice軟體。OpenOffice目前是最能與微軟Office匹敵的辦公室文書軟體。

昇陽執行長麥克尼利表示,昇陽的OpenOffice、OpenSo-laris和Java都是自由使用,而且原始碼開放的系統,安全性更高,也更多選擇。

在加州山景市的記者會上,全場爭問兩家結盟可不可能推倒微軟的王位,Google和昇陽高層再三避答,只表示「要緊的是,我們兩家公司都為軟體服務盡心盡力」。

合作案使Google左打微軟,右壓雅虎。Goole素以雅虎為搜尋引擎勁敵,現在有了昇陽為夥伴,在網路服務業務上可能更勝雅虎一籌。

另方面,Google將OpenOffice的發揮空間轉移到網路,等於擺明和應用軟體盟主微軟對決。微軟以個人電腦內建應用軟體吃定對手的拿手行銷策略,從此可能不會再那麼順利。

昇陽的收獲可能同樣可觀。專家指出,軟體業者多年來努力開發將文書處理、試算表、演示檔、電子郵件等辦公室常用程式統合為一的系統,想在商業軟體市場上和微軟搶一杯羹,都不成功,只有昇陽的OpenOffice成為微軟Office以外的一個好選擇,OpenOffice現在得到Google支撐,「可能一躍而超越」Office。「高盛」公司軟體分析家謝爾倫也表示,Google把OpenOffice帶上網路,是大挖微軟牆腳之策,但他警告,微軟仍然不容小看:「Office已是企業市場共尊的標準,許多私人在家裡也愛用。」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星期二, 10月 04, 2005

地圖搜尋服務-搜尋引擎的另一新商機

百度推出地圖搜尋服務,打本土牌
文/陳曉莉 (記者) 2005-09-30

中國最大搜尋引擎業者百度在近日推出地圖搜尋服務,面對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的競爭,百度說自己打出的是「本土牌」,因為百度的地圖搜尋除了提供當地道路、政府機關、餐飲的搜尋外,還強調有大眾運輸工具、行車最短路徑等中國民眾慣用的搜尋方式,可以提供甲地到乙地的路徑搜尋。

中國網路使用雖不若臺灣普及,但因有龐大的市場基礎,各大業者在中國無不卯足全力,目前臺灣入口網站尚未推出地圖搜尋服務。

而全球搜尋巨頭Google與當地地圖業者─北京圖盟科技Mapabc共同合作,早百度一步也在今年9月於中國推出地圖搜尋服務,Google除了採用圖盟科技的地圖搜尋外,也結合黃頁供應商及本身逾80億的網頁資料庫提供相關訊息,目前Google地圖搜尋服務涵蓋了中國上百個城市。

另一中國搜尋網站搜狐,則較早推出地圖服務,近日已推出地圖搜尋2.0版,提供中國24個城市的地圖搜尋,另中國新浪網的知識搜尋頻道「愛問」,也有地圖搜尋服務。

搜狐副總裁王建軍表示,在上億的地圖及黃頁資訊中,隱藏著大量的廣告商機,未來甚至能與3G服務整合。另外,市場研究機構易觀國際也認為,3G時代來臨時,地圖搜尋應用就會像電子郵件一樣普及,中國地圖搜尋市場在5年內可發展成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據了解,包括Google及百度在內的中國地圖搜尋服務供應商都積極在尋求與電信業者的合作機會。編譯/陳曉莉

星期六, 9月 24, 2005

Napster可攜式月費服務 聽歌趴趴走--數位音樂經營模式的不同

在數位內容中
數位音樂為最受歡迎的數位娛樂之一
目前除了i tune的單次下載外
另一就是類似KKBOX的 Streaming方式,只能聽不能下載
目前Napster to Go 綜合2者 ,推出另一可攜式月費制服務
不過本質上仍是以租用為主
而非下載後,可轉錄,可燒錄保存.
---------------------------------------------------------------
Napster可攜式月費服務 聽歌趴趴走
【黃怡音、洪春暉(資策會/MIC-ITIS計畫分析師)】

2005年4月初,Napster調高2005年第四季營收預測至1,650萬美元及1,750萬美元間,這已是兩個月來,Napster第二次調高營收預測,如此樂觀的預期導因於其會員數的快速累積。Napster第四季新增會員數為14.3萬人,成長率高達53%,至目前為止會員數共41萬人。新增會員中,除原有會員持續累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成長動力即為Napster甫於2月初推出的可攜式月費制服務—「Napster to Go」。

月費計價並可將音樂帶著走目前線上音樂主要有二種銷售模式,單首下載計費制及月費制,二者間的差別在於持有歌曲的方式-「擁有」以及「租用」。擁有的好處之一是可將音樂檔案轉錄至MP3隨身聽,隨時可將歌曲帶著走;租用的特色則是在固定費用下,會員擁有數十萬首歌曲的欣賞權力。

由於一般月費制多以串流(streaming)方式讓會員在線上聆聽,因此,歌曲無法移出至行動裝置。Napster在年初推出可攜式月費制服務「Napster to Go」,訴求重點便是上述兩項特點的結合。消費者每月支付固定費用14.95美元,便可將Napster資料庫中所有喜愛的歌曲轉錄至格式相容的MP3隨身聽。

會員在繳納月費之外,需定期將經註冊後的MP3隨身聽連結至播放軟體做認證,才能繼續聆聽隨身聽中所有歌曲。「Napster to Go」的推出不僅可吸引潛在消費者投入市場,也將影響現有銷售模式的使用者,對Napster本身市佔率及美國整體線上音樂發展都有提昇的效果。「Napster to Go」對一般月費制使用者吸引力較高目前一般月費制訂價皆在10美元左右,「Napster to Go」訂價14.95美元,讓消費者以多付5美元的代價,即可將歌曲轉錄至MP3隨身聽,可說是現有一般月費制在功能上的提昇。

一般月費制最大的特點在於消費者於歌曲選擇具有較大的彈性,但聆聽歌曲方式有較多限制,「N-apster to Go」則是讓使用者在播放設備的選擇上增加MP3隨身聽一項。同樣接受以租用方式持有音樂,可攜式月費制讓消費者不但享有數十萬首音樂的欣賞權力,並可享受音樂帶著走的樂趣,對現有一般月費制使用者具有不小的吸引力,轉而使用可攜式月費制的機率較高。

「Napster to Go」不易吸引希望「擁有」的消費者Apple iTunes開啟單首下載計費制的先例,目前仍為市場主流銷售模式,在其他主要業者紛紛推出月費制與iTunes競爭時,Apple仍堅持消費者想要「擁有」音樂,而不是「租用」音樂。消費者希望「擁有」音樂檔案,除因可自行選擇聆聽歌曲的方式外,如燒錄至CD或轉錄至隨身聽,能永久保有使用歌曲的權力也是原因之一。

就可攜式月費制而言,若消費者停止支付月費,將無法持續聆聽原已下載的音樂檔案,對希望永久保有使用歌曲權力的消費者而言,可攜式月費制的吸引力恐相對較低。尤其Apple iTunes的使用者,受限於iPod與iTunes具有的專屬性,在轉換線上音樂商店時,需付出更高的轉換成本,受其他銷售模式吸引的機會更低。

【2005/09/25 經濟日報】

手機下載音樂 美電信業搶進

編譯湯淑君/美聯社二十四日電】

美國無線電信業者與唱片公司聯手推出行動電話鈴聲下載服務,已炒熱手機音樂市場,現在,他們希望借助日新月異的行動電話與資料網路技術,把愛樂者帶往下一步:把手機當隨身聽用。

日本、南韓和英國居民已可選擇把歌曲間接從電腦載入手機,或直接從行動網路下載整首單曲。

相形下,美國消費者儘管每年花費數千萬美元下載手機鈴聲,但不論是直接或間接把整首歌載入手機,目前還不普遍。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高文說,有些人甚至懷疑,已習慣用電腦購買、聆聽並整理數位音樂的美國音樂迷,會不會採納把手機當首選音樂播放裝置的概念。

芳齡30的數位攝影師貝樂嘉說,這三個月來她買了15種手機鈴聲,但尚未上網付費下載過整首歌。貝樂嘉說:「這端視費用高低和操作簡易與否。同一首歌在手機上播放,和用立體音響播放的音質大不相同。」

無線電信業者仍躍躍欲試。斯普林特奈克斯泰公司(Sprint Nextel)計劃年底前,率先在美國提供完整歌曲的無線下載服務。該公司最近與真實網路公司(RealNetworks)簽約,準備透過自家無線網路,提供音樂錄影帶、新聞及音樂串流服務。

Verizon無線公司也醞釀推出類似服務。Verizon與一家已推出完整歌曲下載服務的英國無線電信公司結盟。

包括Napster、蘋果電腦公司的iTunes音樂商店在內的線上音樂零售商,也爭先恐後促銷可與個人電腦連結的新型手機,以爭食手機音樂下載市場大餅。他們的盤算是:先讓使用者熟悉透過電腦把音樂轉載入手機,再推出按次數計費的直接下載服務。

例如,蘋果與摩托羅拉公司9月就發表可儲存100首歌的ROKR手機,內建iTunes軟體。經銷這款手機的Cingular無線公司預定明年推出音樂下載服務。

但Jupiter研究公司分析師卡德說,蘋果iTunes音樂商店人氣旺,是因為iPod隨身聽讓民眾愛不釋手,而不是iTunes捧紅iPod。他指出,許多手機可容納數十首歌,卻不夠存放完整的音樂資料庫,不然就是螢幕不夠大,以致瀏覽音樂檔案很吃力。

高文補充說,價格是另一大障礙。目前無線下載服務的費用高昂,斯普林特用戶下載整首歌的費用約2美元,比用電腦下載的花費高一倍。

【2005/09/25 經濟日報】

Viacom可能以5000萬美元買下iFilm

因寬頻和相關軟硬體的成熟與進步
且微軟也已經推出家庭娛樂中心
網路的應用和內容的多元,豐富
將隨著帶來更多的商機!
----------------------------------------------------------
Viacom可能以5000萬美元買下iFilm
旗下擁有派拉蒙(Paramount)電影製作公司、MTV、CBS(哥倫比亞)電視臺的娛樂媒體集團Viacom最近傳出可能以5000萬美金買下提供Video On Demand的iFilm網站,以增加Viacom的網路廣告營收。iFilm站上提供影片、電視片段,以及電影預告片,除了吸引網友上網瀏覽之外,也引起許多廣告主的興趣。

此項消息最早由PaidContent.org在9月20日揭露,指出Viacom將保留iFilm的獨立品牌,而CNET則報導,Viacom此舉是著眼於日漸成長的網路廣告市場,根據網路行銷調查機構eMarketer的調查,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90億美元成長到今年的110億美元,而不少網路業者及投資者都認為影音廣告將在未來幾年大放異彩,同時,也有愈來愈多的網友上網是為了娛樂。

Viacom近年來頗為重視網路營收,Viacom營運長之一Tom Freston日前曾表示,無線內容服務每年為Viacom帶入1億美元的營收,而網路廣告每年的營收也介於75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Tom Freston並預估未來幾年該公司所提供的鈴聲下載等無線內容服務每年可輕易創造5億美元的收入,而網路廣告營收的成長比例則是該公司有線電視廣告成長比例的5倍。

Viacom計畫在明年初重組為兩個事業單位,分別是由Tom Freston掌管的有線電視及網路部門,包括MTV電視臺、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等,而Les Moonves則負責廣播電視部門,如CBS及UPN等。目前Les Moonves及Tom Freston共同擔任Viacom的總裁及營運長。編譯/陳曉莉

星期四, 9月 22, 2005

Google guicklly movement-Google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

Google的新服務推出和相關腳步佈局的企圖
真的彰顯出創新和快速的企業文化
也難怪Microsoft and Yahoo 的緊張!
但是不就是因為他們
網路應用才愈來愈好玩 愈來愈有趣
也了解到網路的應用
還有許多值得開發的內容

現在才是另一階段網路應用競爭的開始
而在邁入Web2.0應用的開端
相信個人化 關係化 社群化 和深度化的內容
包含SNS(如myspace,linkedin等)
會不斷出現 網路的生活 會愈來愈有好玩!
拭目以待!
---------------------------------------------------------------
Google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
根據Light Reading的報導,全球搜尋巨頭Google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中心,用來傳送從一堆伺服器產生的數位內容。Google除了正在大肆購買網路設備之外,也早就買下位在紐約的電信廠房,並計畫在西岸買下廠房基地以與光纖節點連結,攻佔亞洲市場。

Light Reading指出,Google建置自己的骨幹傳輸網路一方面是為了降低網路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網路流量及傳輸安全。

Google在過去一年買下了AboveNet、Cogent及WilTel等網路服務供應商的光纖網路,目前涵蓋範圍包括亞特蘭大、邁阿密、紐約及舊金山等,同時,Google也併購了一些WiFi服務業者。

不過,根據估計,Google如果要布建全球光纖網路,將耗資數十億美元。編譯/陳曉莉 (記者) 2005-09-22


星期三, 9月 21, 2005

中國大陸的風起雲湧--騰訊也投入中國線上拍賣戰場,拍拍網9月上線

中國大陸目前的網路發展可說是風起雲湧,大家爭相搶進,其主要原因為--
1.內需市場的龐大
2.使用人數的眾多(以億為單位)
3.軟硬體相關發展,已愈來愈進步且腳步愈來愈快

就以騰訊推出拍賣平臺「拍拍網」為例,騰訊在大陸因為QQ即時傳訊軟體和休閒遊戲頗受歡迎,也因此跨進拍賣的服務,著眼點即在於透過其會員資源增加其更多元的服務內容,當然也因其QQ即時傳訊軟體和休閒遊戲獲利的資金,給予新服務的協助;台灣的業者在這波浪潮下,是否也該省思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不一樣的利基內容。
----------------------------------------------------------------------------------
在中國最大網路書店當當網決定將在10月推出線上拍賣平臺,與eBay易趣及淘寶網一較高下之際,中國最大的即時傳訊軟體公司騰訊則早在9月悄然推出拍賣平臺「拍拍網」,打算以騰訊QQ在中國龐大的用戶量堆積線上拍賣服務,騰訊旗下的QQ即時傳訊軟體註冊用戶高達4億,經常使用的人數則有1.5億人,在中國的用戶有8000萬人,等於是中國有8成網友都在用QQ。

拍拍網將以免費服務攻佔中國線上拍賣市場,據了解,騰訊投入了上千萬元人民幣推動拍拍網,並在拍拍網上線同時就已提供第三方金流服務「財付通」,作為線上拍賣的支付工具。

騰訊QQ在中國以龐大的市佔率遙遙領先其他即時傳訊軟體,而該公司也利用此優勢開發各項服務,例如騰訊也跨入線上遊戲、入口網站以及剛推出的拍賣平臺。

在中國文化部日前公布的首批10款適合未成年人的國產原創優秀網路遊戲產品中,騰訊就入選了5款遊戲,其中3款還成為素有「中國電子競技奧運會」之稱的CEG2005休閒類比賽的指定比賽平臺。

而去年才推出的QQ.com入口網站,在今年的流量便已躍居中國第四大入口網站。此外,騰訊也在積極開發搜尋引擎,首要擊倒對象為Yahoo!3721,北京晨報形容騰訊在搜尋市場的作為是「柿子先找軟的捏」。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說,騰訊在建造一個一站購足的線上生活,消費者在騰訊可以得到所有想要的服務。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入口網站業者在過去經常掛在嘴上的說詞,不過,這會兒也成為研發即時傳訊軟體業者的用語,近年來即時傳訊軟體地位愈來愈高,全球業者已然將即時傳訊視為平臺而非單純的通訊工具,而中國騰訊正是主導此一概念的業者。編譯/陳曉莉

AOL下一代IM「Triton」將在本周發表搶鮮版

由入口網站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AOL)開發的即時傳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IM)AIM,將在本周推出下一代的IM「Triton」搶鮮版,「Triton」的架構及程式碼幾乎全部翻新,主要加強語音通訊服務功能。

「Triton」將提供即時的語音及影像傳輸功能,並有語音電子郵件功能,「Triton」同時支援用戶PC 2 PC、PC到家用電話,以及PC到無線電話的通話功能,正式版預計在今年底前發表。

美國線上的AIM現階段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即時傳訊軟體,根據調查,AIM美國地區用戶數為4160萬,居次的是Yahoo!Messenger的1910萬,MSN Messenger則排名第三,註冊用戶為1410萬。

AOL還打算將「Triton」與旗下的各項服務整合,包括TotalTalk付費網路電話及Web-based的連絡人管理系統Plaxo,未來用戶只要按下Plaxo的連絡人就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而TotalTalk是AOL原本提供的網路電話服務,過去只提供給使用AOL寬頻服務的會員,不過預計在10月4日推出的新版將開放給所有網友,採月費制,價格自18.99美元至34.99美元不等。

網路電話已成為各大入口網站必備的服務,而AOL將是美國首家以IM為基礎,提供PC與家用電話互通服務的業者,不過卻不會是唯一一家,因為Yahoo!在今年6月併購了提供VoIP(Voice Over IP)服務的Dialpad Communications,而微軟也在今年8月買下另一家提供VoIP服務的Teleo,不論是Yahoo!或微軟都會很快將這些VoIP服務嵌入自己的即時傳訊軟體中。編譯/陳曉莉

最快賺錢的投資--Google網域名稱的註冊

Google成為中國網路蟑螂鎖定對象
全球搜尋巨頭Google在中國的所有相關的網域名稱幾乎都被當地的域名投資者給註冊了,除了之前Google已用百萬元人民幣贖回的google.com.cn及google.cn之外,包括gmail.cn、google talk、google earth、google local等Google推出的服務也都被早一步註冊。

目前中國開放兩種網域名稱,分別是屬性型(如google.com.cn)及泛用型(如google.cn),其中,Google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在2004年推出時於中國註冊了gmail.com.cn,不過gmail.cn卻在2003年就被註冊了。

中國晨報報導,註冊Google相關網址的風潮從媒體披露Google支付百萬元人民幣買回網址後更是迅速延燒,半個月內goolemap、googleearth及googletalk在中國的網址都被註冊了,其中,googletalk的註冊時間幾乎與google talk服務的推出同步,中國晨報指出中國域名投資者出手的精準及迅速令人咋舌。

若無法判定這些早Google一步註冊上述網址為惡意行為,那麼,Google可能要花費不少的金額再贖回這些網址了。編譯/陳曉莉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國際商學院世界第一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世界第一
■ 編譯湯淑君/道瓊社二十一日電華爾街日報21日公布今年國際商學院評比排行榜,結果顯示,在人力資源公司的心目中,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首屈一指,西班牙的Esade和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Tepper商學院分別拿下二、三名。
此外,倫敦商學院(LBS)從去年的第二名落居第五,排在從榜外躍上第四名的墨西哥IPADE之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Ivey商學院維持在第六名。第七、第八名分別是美國雷鳥大學Garvin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的Sloan商學院。法國的Insead從去年的第12名升上第九,第十名仍是哥斯大黎加的IN-CAE。
除了國際榜外,這項調查還特別針對北美地區的商學院作評比,其中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名列美國全國榜之冠,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則榮登區域榜榜首。
上述排名顯示各校企業碩士(MBA)人才對徵才者的吸引力。今年前三名的都開設人數相對較少的MBA課程,而且畢業生都被人力資源公司視為技術水平高,態度也令人欣賞。
例如,瑞士洛桑理學院的畢業生表現出的成熟和深度,就備受人力資源公司讚許。
華爾街日報委託哈里斯互動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在2004年12月6日至2005年3月9日進行這項調查,總共訪問了3,267位人力資源公司。
受訪者根據最近的徵才經驗,對各校作評比,依據的是學生領導潛力與溝通技巧、教職員的素質與課程品質等20項標準。
除了觀感之外,調查結果也反映「支持行為」以及「大眾魅力」。
前者指的是人力資源公司重返某校徵才的意願,後者意指各校吸引到的招募者人數。
有三所歐洲商學院在今年的國際榜大放異彩。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巴賽隆納的Esade及倫敦商學院,獲得的評價高於歐洲其他商學院,這三校學生的國際觀與歷練尤其受到讚賞。徵才者特別對洛桑管理學院學生的領導能力、策略思考與人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人力資源公司首選十大商學院
2005年排名
1 洛桑管理學院 瑞士
2 ESADE 西班牙
3 卡內基美隆(Tepper) 美國
4 IPADE 墨西哥
5 倫敦商學院 英國
6 西安大略大學(Ivey) 加拿大
7 雷鳥大學(Garvin) 美國
8麻省理工學院(Sloan) 美國
9 Insead 法國
10INCAE 哥斯大黎加
資料來源:亞洲華爾街日報
【2005/09/22 經濟日報

goole new services-Google Wi-Fi

Google又公布了一項新的服務-Google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上網服務
腳步和研發新產品速度非常快
也難怪 Microsoft的緊張
---------------------------------------------------------------------------------
Google 測試安全無線上網技術

■ 編譯謝璦竹/綜合舊金山二十一日電

根據Google網站上的常見問答集(FAQ),Google已開發出安全無線上網技術,使用者可以下載名為安全存取(Secure Access)的加密軟體,以支援「更安全的Google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上網服務。」
這個正在測試的計畫包括軟體下載及Wi-Fi熱點服務,目前僅限於Google公司所在地舊金山灣區一帶。

Wi-Fi技術提供行動上網絕佳支援,只要攜帶配備Wi-Fi卡的手提電腦,就可以自動搜尋最近可以用的無線上網熱點。

但透過Wi-Fi傳輸的資料大多未經加密,很容易受到駭客入侵。

雖然在過去有針對於Wi-Fi資料傳輸的加密技術開發出來,但由於設定困難,並未普及。

Google的安全無線上網計畫是否只是更大計畫的一部分?Google要如何藉此賺錢?一切都引發許多猜測。

Google可能與計畫架設都市無線網路的舊金山市政府合作,以提供更便利、便宜的市民上網機會。

但架設Wi-Fi不是賺錢的行業,幾家全國性Wi-Fi業者都已倒閉。

也有人猜測:Google可能計畫出租高速光纖數據網路空間。

光纖通信網路是推廣Wi-Fi無線網路的基礎。

Google和高盛集團、赫斯特媒體集團7月合資創立柯稜傳播公司(Current Communica-tions),利用以電力線進行寬頻上網的技術(brandband over powerline,BPL)。

也有人猜測,Google將與廣告業者合作,根據使用者連上Google Wi-Fi的地點,發送鎖定目標的特製廣告。

但Google尚未發表任何更有野心的計畫,只表示「安全存取」加密軟體是公司一位工程師有感於Wi-Fi傳輸不安全,利用其20%的計畫時間開發出來的。

市調公司洋基集團(Yankee Group)分析師默哈尼說,Google「打算透過新科技超越網頁限制,延伸觸角到消費者及企業市場。」

愈來愈流行的Wi-Fi短距無線網路可以讓Google深入都會區。

美國科技研究公司(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分析師愛德華茲認為,Google要藉Wi-Fi賺錢不容易,「Wi-Fi上網不會是Google的核心能力。」

【2005/09/22 經濟日報】

星期一, 9月 19, 2005

SNS網站的興起--轟動全美校園的「臉譜」社交網站

【大紀元7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潘蜜拉-艾爾德(Pamela Elder)是位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年級生。當她透過「臉譜( the Facebook)」網站找到她高中的老同學後,便已著了迷。後來,她便開始利用線上畢業紀念冊,來尋找小學後失散多年的朋友。難怪「臉譜」在全美校園網站上已捲起了旋風。
據《美聯社》作家麥當諾德(SORAYA NADIA McDONALD)來自亞特蘭大之報導,「臉譜」目前已吸引了280萬的使用者註冊,並已廣傳至美國800所大專院校。它以類似於1950年代麥芽坊(malt shop)式的地區社交形式崛起,進而全面推展開來。
該網站於2004年2月由三位哈佛大學的二年級生所創設,以線上人名錄之形態透過社交網絡連結至高等教育界。「臉譜」現在每天約有5,800位新的註冊者。
喬治亞技術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讀航太工程的四年級生加爾薩(Lucas Garza)說:「它已變成了每天例行公事的一項;即電子郵件、新聞、氣象,然後就是看臉譜。」
「臉譜」網http://www.thefacebook.com的使用者可以免費地張貼個人照片及自我介紹檔。自我介紹內容的多寡視個人喜好自定,包括:簡要自傳、興趣與嗜好,甚至還有人提供住址及行動電話號碼。
個人資料檔的閱覽是由使用者自己管控,從僅開放給好友到公開至其他所有的使用者皆可。開放的個人資料可以提供給其他的網友來搜尋同學、童年玩伴及同好等。
當使用者想要和網站上某人碰面時,可以要求對方將其加入為「好友」,這是一項如Friendster或LinkedIn等社交網站均有的特點。臉譜網中要求交朋友的請求,可來自網站內的任何一個人。
該網站之所以能風靡美國大專院校,是因為使用後學生皆奔相走告,相邀至網站看看彼此的「臉譜」。瀏覽他人「臉譜」的行為已戲稱為「facebooking」。
網站創辦人朱克柏格(Mark Zuckerberg)、休斯(Chris Hughes)與莫斯可維茲(Dustin Moskovitz)等三人,當初是哈佛大學的室友,設計臉譜網站是為了讓住在不同宿舍的同學們能夠彼此相識。創立後網站在校內廣受歡迎,此三人組又在一個月內將它推廣至哥倫比亞、史丹佛及耶魯等大學。
鑑於臉譜網的成功,自哈佛畢業後莫斯可維茲與朱克柏格便自行籌組了一個位於加州帕羅奧多(Palo Alto)的10人公司。莫斯可維茲主修經濟學;朱克柏格主修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休斯主修歷史與文學,他目前在巴黎就學。
休斯說:「朱克柏格並沒有進入公司上班,再力爭上游。他所創造的成就,已足以讓他直接從執行長的位置作起。」
據休斯表示,臉譜網站的收入大部份來自於廣告。除了企業的廣告外,網站的使用者也可購買「公告(announcements)」,其為一種只有在同一校區內才能看得到的廣告型態。內容為校內事務之宣傳,如學生會職務之競選到將舉辦的派對活動等均是。此類廣告價格介於美金9至15元間,價格依學校的大小而定。
臉譜網站的拓展有一部份來自於外界的投資。矽谷創投公司Accel Partners便已投入了一千三百萬美元;PayPal的創始人斯爾(Peter Thiel)最近也投資50萬美元。
該網站僅能以大專院校內的電子郵件地址來註冊,以便驗證使用者確為學生身份。註冊後,電郵地址即為使用者身份確認碼。
據休斯表示,在學期中,每天大約有60%的使用者會上該網站;在暑假期間每天也有約一半的人會上網。
前PC Magazine雜誌的編輯、現為技術顧問的瑞斯金(Robin Raskin)女士表示,學生對於個人資料的公開仍需持慬慎態度。她說:「你認為有個.edu的地址就是安全的,其實任何人都可想盡辦法進入該網站。」她表示,曾有市場人士成功地「滲透」到該網站。而且,許多畢業的校有會成員都有「.edu」的郵件地址。
喬治亞州立大學大四生艾蒙斯(Marcia Ammons)對臉譜網很有信心。她說:「在一個大型校園中,要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並不容易。同學們太分散了,如果你在接待中心放置一些派對的傳單,可能會有一半的人不知道,因為他們沒有發現到。」
加爾薩則利用臉譜網來找同班同學研究筆記和作業,因為喬治亞技術學院的一個班就會有500位學生。
擁有共同興趣的同好還可加入群組。例如,艾蒙斯是「Wal-Mart愛用者」的會員;加爾薩加入「可口Ipod」,其為Ipod迷的交誼室。
臉譜網的風行,也產生許多新的社交禮節;其一是關於交友的請求。對於某些人來說,一個人交友數量的多寡已成為社交能力的指標。
如果您造訪臉譜網,會發現以下四項用途:◎ 在您的校園中尋人◎ 認識您的同班同學◎ 查找您朋友的朋友◎ 圖像化呈現您的社交網絡

IM competition move quicklly in China-MSN Launch mobile service

MSN在中國推出MSN Mobile收費服務 MSN在今年5月於中國宣布推出入口網站之後,上周五於中國推出MSN Mobile付費服務,並採用單月10元人民幣的包月制,MSN Messenger的中國會員可以發送限量的簡訊給手機用戶。 MSN在今年年中開始大力推動中國市場,據了解,從年中迄今MSN Messenger中國用戶成長25%,註冊用戶數達到900萬。 中國IT產業的評論家洪波表示,這是MSN在中國一個新的盈利模式,也許是MSN認為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即可收費,不過目前MSN在中國仍處市場拓展期,對於MSN的收費感到意外。洪波認為,如果MSN Mobile為免費服務,一定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但若是收費,應不會產生太大波動。 對於MSN推出MSN Mobile收費服務一事,中國最大的即時傳訊軟體公司騰訊QQ執行長馬化騰表示,所有的即時通訊軟體應該皆可支援手機服務,而他認為最後的競爭應仍然在個人電腦端,而非手機服務。 事實上,QQ的手機服務也佔騰訊40%的營收比例。編譯/陳曉莉

從台灣到大陸數位音樂業者的反撲--全球唱片業相繼控告百度侵權

從台灣Kuro的敗訴,唱片業者也對百度(號稱中國的google),提起告訴,我們贊成合法的取得音樂,但如何兼顧消費者的付費意願和便利,而不是壟斷數位音樂市場,是另一個重要議題!
---------------------------------------------------------------

中國新浪科技引述香港媒體報導,指出環球唱片、百代唱片、華納唱片、索尼BMG以及它們的中國子公司新藝寶和正東唱片日前相繼對中國搜尋引擎業者百度提起訴訟,指控百度的搜索引擎侵犯了它們數百首歌曲的版權。唱片業者聲稱百度的搜索服務為用戶收聽和下載盜版歌曲打開了方便之門。

唱片業者表示,他們控告百度的主要目的在於希望百度停止MP3搜尋服務,而非想要獲得百度的賠償。因為根據中國的法令,網站若提供非法內容將被處於罰鍰,而在今年一月,中國ChinaMP3.com網站因為提供盜版MP3下載連結而被控告有罪,並罰鍰31萬元人民幣,有先例在前,唱片業者認為百度所提供的MP3搜尋功能在中國是一項違法行為。

不過,百度也在本周邀約中國唱片業者進行協商,希望建造正版音樂下載平臺,新浪科技表示會談獲得了積極正面的結果。

全球的唱片業在這幾年營收持續下滑,唱片業者斷定這與MP3的風行有密切的關連,因此全球皆有類似的訴訟發生,過去不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網站,更成為臺灣民眾下載MP3的天堂,甚至導致臺灣ISP業者部份封鎖臺灣到中國的頻寬。

新浪科技引用消息來源指出,唱片業者向法院提出的侵權歌曲列表僅是百度MP3搜尋所提供盜版歌曲的一小部份,若百度繼續侵權,唱片公司將提起其他訴訟。對於此次的訴訟案,百度表示一切已進入法律程序,因此不會發表評論。 文/陳曉莉 (記者) 2005-09-16

Taiwan Search engine ADwords Market

Taiwan 2004-2005 search engine ADwords Market information as below--
1)2004 Taiwan Internet AD market have 63Million(US dollars) , It approximately forecasts 25-35% annual growth for next 4 years.
2)Market forecasts Taiwan ADwords business will share 10-15% market of Internet AD in Taiwan ,2005.
3)Yahoo Taiwan launched "life information answers" and "knowledge answers" search services on 2004/11,and said those new services will be commercial on 2006 Q2.
4).Yahoo's subsidiary company, Overture,come to Taiwan to run ADwords business on 2004/10

星期日, 9月 18, 2005

美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今年將首度突破100億美元

美國網路行銷調查機構eMarketer指出,今年美國網路廣告支出金額將首度突破100億美元,可望達到129億美元,eMarketer並以「回家的小孩」形容網路廣告市場的回春,因為在2001年及2002年的網路廣告市場甚至呈現負成長。

129億美元的網路廣告支出約是2002年的2倍,根據eMarketer的估計,2002年美國網路廣告支出僅有60億美元。eMarketer也預計網路廣告將持續成長,從今年開始的4年內,美國企業至少會再投入100億元的網路廣告預算,估計到了2009年可達到223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InsightExpress的調查,有74%的媒體購買公司或是行銷單位在2004年底增加對網路廣告的預算,對有線電視的廣告需求也是增加的,但幅度僅有51%,而需求降低的廣告媒體則包括報紙、廣播、雜誌等。編譯/陳曉莉

動作真快的腳步--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搜尋巨頭Google在周三(9/14)宣布推出部落格搜尋測試版,Google在2003年跨入部落格服務,當時他併購了一家專門提供部落格管理軟體及出版的新創公司Blogger,因此業界便認為Google一定會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 Google部落格搜尋產品經理Jason Goldman表示,對於一個世界級的搜尋引擎來說,提供動態內容的搜尋服務是必要的。Google部落格搜尋除了搜尋Google自己推出的部落格之外,也支援其他部落格網站的搜尋,並能搜尋英文、法文、中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其他語言的部落格。 此外,該部落格搜尋服務也提供諸如RSS或Atom等新聞或部落格文章訂閱的搜尋。Jason Goldman說,現階段Google想知道民眾對部落格搜尋的需求,以及如何使用這項工具,因此目前仍為測試階段。 TechWeb News認為,Google此舉是為了尋找新的廣告領域,期望藉由新推出的部落格搜尋服務增加廣告收入。Google是全球知名搜尋引擎中首先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的業者,其他諸如Yahoo!、微軟都還未推出專為部落格設計的搜尋服務,不過,這兩大Google的競爭對手應該很快就會跟進。 根據Nielsen/NetRatings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7月美國有2成網友、約2930萬不重覆訪客造訪部落格相關網站,這個比例比今年初所進行的調查成長31%。編譯/陳曉莉

動作真快的腳步--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搜尋巨頭Google在周三(9/14)宣布推出部落格搜尋測試版,Google在2003年跨入部落格服務,當時他併購了一家專門提供部落格管理軟體及出版的新創公司Blogger,因此業界便認為Google一定會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

Google部落格搜尋產品經理Jason Goldman表示,對於一個世界級的搜尋引擎來說,提供動態內容的搜尋服務是必要的。Google部落格搜尋除了搜尋Google自己推出的部落格之外,也支援其他部落格網站的搜尋,並能搜尋英文、法文、中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其他語言的部落格。

此外,該部落格搜尋服務也提供諸如RSS或Atom等新聞或部落格文章訂閱的搜尋。Jason Goldman說,現階段Google想知道民眾對部落格搜尋的需求,以及如何使用這項工具,因此目前仍為測試階段。

TechWeb News認為,Google此舉是為了尋找新的廣告領域,期望藉由新推出的部落格搜尋服務增加廣告收入。Google是全球知名搜尋引擎中首先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的業者,其他諸如Yahoo!、微軟都還未推出專為部落格設計的搜尋服務,不過,這兩大Google的競爭對手應該很快就會跟進。

根據Nielsen/NetRatings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7月美國有2成網友、約2930萬不重覆訪客造訪部落格相關網站,這個比例比今年初所進行的調查成長31%。編譯/陳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