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2, 2005

個人化搜尋服務時代來臨

個人化搜尋服務 未來精彩可期
自1997年開始,網際網路世界中盛行一種提供各類網路內容連結的網站,稱之為「入口網站」(Portal Site),讓網路使用者能夠經由入口網站,任意聯結至想要進入的網頁,甚至,更進一步讓使用者將其設為首頁,前期以Yahoo!、蕃薯藤以及新浪網等為代表,而這即是搜尋網站出現的濫觴。Google出現之後,其簡潔的使用介面、精確的搜尋結果以及龐大的資訊量等表現,更將搜尋引擎的使用提升至另一個境界。隨著網路寬頻時代來臨、使用者期盼的搜尋準確性提升以及資訊爆炸的現代態樣等情況下,各家搜尋引擎業者莫不思考如何能夠深化使用者對於自家搜尋引擎的忠誠度與信賴度。於是,針對使用者個人量身打造的個人化搜尋網站服務成為各家業者積極努力的目標。

然而,當搜尋網站業者紛紛推出其「個人化搜尋服務」,所包括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不外乎針對使用者最常查詢的關鍵字進行人工智慧的歸類建檔,讓使用者在下次進行重複搜尋的時候能夠快速的獲取結果;以使用者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為基礎,提供使用者偏好的主動資訊,這種方式為一種push technology(主動提供使用者可能需要的資訊)的展現;根據上兩項的特性,讓使用者能夠在搜尋過程中準確的得到期望的搜尋結果。未來在發展個人化搜尋服務時,除了需要在以上三種搜尋引擎的基本功能要求更進一步的品質以外,我們還能夠朝著以下的目標前進:

(1) 與個人化加值服務結合:在搜尋過程中,可嘗試加入多元的網路使用服務,例如電子郵件、網路購物、即時通訊、交友等等。這些服務在目前的網路空間中雖然已經是相當普遍,但如何將這些服務與搜尋引擎結合,並讓使用者得到其想要的,則是可再努力的目標。

(2) 在使用者以及廣告客戶中取得平衡:使用者在使用搜尋引擎服務時,皆不希望搜尋的結果是一大堆的廣告訊息,倘若搜尋結果中包含了太多的廣告,使用者將會對搜尋服務感到灰心、難以信任。另一方面,對於廣告客戶來說,其廣告訊息也無法確實的傳達至消費者身上。於是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個人化搜尋服務中要考慮的重點。

(3) 針對不同族群/個人使用者設計專屬的搜尋引擎服務:此類服務與使用者偏好的人工智慧相似,皆能夠提供使用者期望接收的訊息。但我們能夠針對使用者的各項特徵以篩選他們不想看到或者不應該看到的資訊,例如,在兒童專屬的搜尋引擎服務中,便會禁止任何情色議題(非教育性)的訊息暴露。

(4) 更佳的介面設計:友善、一目了然、結構清楚的介面設計,使得Google在推出迅速擄獲大多數網路使用者的心。相同的,在計畫個人化搜尋服務時,其介面的設計與呈現也是十分重要的,務必要讓使用者能夠清楚的了解每一個步驟以及每一項服務的功能與操作。

(5) 與新科技的整合:除了電腦之外,個人化搜尋服務也能夠出現在其他載具上。而目前最受矚目的當屬與行動科技(Mobile Technology)的結合,未來,個人化搜尋服務也應當出現在手機、PDA以及各種手持裝置(Handheld Devices)上。由於手機相較於電腦,是一種更為個人(personal)且便於攜帶的科技,未來個人化搜尋服務可投入更多的努力及資源在這塊區域中。


搜尋引擎業者在計畫個人化搜尋服務時,必須針對使用者的各項需求進行研究,以獲得最佳的搜尋結果表現,並藉此來獲取使用者的信賴,促使再次的使用。此外,也需要隨時觀察新科技的發展,並思考與新科技的結合。如此一來,個人化搜尋服務在未來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殺手級應用。
電子商務時報  戴瑋庭 2005/12/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