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10, 2017

萬萬沒想到,茶飲背後還有一樁價值500億元 RMB的生意!

萬萬沒想到,茶飲背後還有一樁價值500億元RMB的生意!


2017-08-07  來源:青竹新消費
原标题:万万没想到,茶饮背后还有一桩价值500亿元的生意!
關於茶飲行業的 2 問題
7 月,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意識到,賣茶和賣咖啡是兩碼事,並關閉旗下全部 379 Teavana 茶店。在花費 4 年時間和至少 6.2 億美元後,星巴克進軍茶飲業的計畫以失敗告終。
他們轉而把希望放在了中國:Teavana 的茶飲自去年秋天起在中國門店陸續上架;今年 5 月,又投放了兩款即飲瓶裝奶茶。與此同時,中國本土茶飲品牌也在上演一場新街頭運動,排隊的場景刷爆朋友圈。
由此看來,熱鬧的茶飲行業有以下問題值得關注:
一面是星巴克關閉茶飲店,另一面是人們開始探討中國茶飲行業裡是否會出現下一個星巴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喝茶」這件事在中國歷史悠久,茶文化積澱深厚。星巴克的茶飲產品在中國一直有很強的競爭對手:從十年前的 coco 都可、Happy Lemon 快樂檸檬,到五年前的貢茶、一點點,再到現在的喜茶、奈雪の茶。
現在茶飲行業興起,可以說是消費升級自然而然的結果。第一波奶茶店使用比較多的香精,隨後變成使用鮮奶,再到後來變成以鮮茶、原葉茶為賣點,茶在變得更健康、更年輕化、更高品質。同時,一杯 25 元RMB左右的茶飲,價格低於星巴克,對消費者而言是合理且更易於接受的。
茶飲門店快速擴張,反映出哪些特性?
茶是一種能夠解渴的飲料,而飲料的特性是「高頻剛需」:每個人都需要喝點什麼,且每天都可以喝,不限時段。我們不會每天買衣服,不會每天吃西餐,但每次逛商場時,我們都有可能買一杯飲料。飲料是商場引流的重要品類。相比可樂等其他飲料,茶飲更健康,有比較鮮明的特徵和優勢。對商場等消費場所來說,茶飲是非常好的生意,新式茶館也因此保持著不錯的擴張速度。
本篇文章通過計算茶飲行業增量需求和存量替代,得出新中式茶飲潛在市場規模在 400-500 億元RMB區間的觀點。從中,我們可以一窺茶飲生意的秘密。(注:你還可點擊、、瞭解茶飲行業)
茶飲行業空間:
價值400-500億元RMB的新街頭故事
2016 年,中國沖調類熱飲(即溶咖啡、茶、果珍等)銷售額 1200 億元RMB,同比上漲 5.0%;預計 2021 年銷售額為 1502 億元RMB,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6%2013-2021 年增速持續放緩。
沖調類熱飲銷售額(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2016 年,咖啡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合計 926 億元RMB,同比上漲 8.2%;其中,其他飲品店(如甜品店、各類水吧、傳統奶茶店、傳統茶社、新中式茶飲等)銷售額 413 億元RMB,同比上漲 14.5%。預計 2021 年,咖啡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將達 1476 億元RMB,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9.8%;其中,其他飲品店銷售額有望達 779 億元RMB,2016-2021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3.5%
中國咖啡店、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其他飲品店銷售額包含在「咖啡 & 其他飲品店銷售額」中(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我們認為,新中式茶飲市場需求一部分來自替代需求:對傳統奶茶店、茶社、咖啡店等需求的替代;對沖調類熱飲(如即溶咖啡、沖泡茶、果珍等)的替代;對瓶裝類果汁、碳酸飲料(可樂、雪碧等)等的替代。另一部分來自增量需求。綜合對比沖調類熱飲銷售額、「咖啡 & 其他飲品店」以及「其他飲品店」銷售額,我們推算新中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模在 400-500 億元RMB。

制勝之道:
品質、供應鏈與行銷
茶飲品質為基石:創新維繫差異化與時尚性
茶飲的高品質是基礎。
  • 健康性。健康是消費升級的核心方向,改變原有的珍珠、椰果等加工配料,用奶和新鮮茶葉代替奶精和茶精,同時新添新鮮當季水果,提供健康新式茶飲。
  • 「好喝」。茶飲連鎖需把關茶葉及配料的品質、工藝創新及衛生條件,保障產品口感。
  • 穩定性與一致性。相同產品品質穩定、連鎖各門店間產品保持一致性,將有利於商家樹立良好口碑。一款受人矚目的爆款茶飲,一定不會因為客觀因素隨意改變口味。

茶葉品質影響茶飲口感。
產品持續創新保持差異化和時尚性。茶飲產品很容易被模仿,爆款茶飲往往在短時間內成為行業標配,持續創新成為龍頭茶飲連鎖的必備功課。
  • 原料與配方創新。為了持續熱度,各商家應積極研發新飲品,比如:針對不同季節,加入應季水果,推出應季飲品,同時還可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更新現有飲品配方吸引新顧客;
  • 積極發展衍生態。除了在飲品上創新之外,還可以拓展一些與飲品相關的業務,比如:用應季芒果做芒果糕點,或者利用上游的新鮮茶葉,做成零售茶葉,也可以開發與茶葉相關的點心等。
供應鏈:品質與穩定性保障,規模採購降低成本
要打造像喜茶一樣火熱的茶飲產品,產品的配方是否重要?非常重要。持續的產品研發能力是每個餐飲品牌的根基,招牌或爆品的誕生也能為品牌帶來明顯複購。
但是和配方相比,我們認為供應鏈才是茶飲產品穩定的真正壁壘。這其中的原因有三點:
  • 對於配方不同的同類飲品,消費者的辨識度並不高(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盲測案例中就能看出來),80%的消費者能喝出好茶和劣質茶的差別,但喝不出不同茶的區別;
  • 好配方可以支撐起一家生意很好的店,但配方容易被模仿。強供應鏈則能支撐起規模化的品牌,且供應鏈無法輕易模仿;
  • 和咖啡豆類似,茶葉從茶園變成消費者手中的茶飲,是一個農產品變成工業品的過程。茶葉經歷了炒青,焙火,揉撚,乾燥等過程,茶底的口感穩定性在工業化的生產過程中完成的。
換言之,只有穩定的後端供應鏈,才能成就面向消費者時,穩定發揮的產品品質和體驗。

新中式茶飲進入壁壘較低,單店投入在 30-150 萬元RMB之間。旺盛的需求吸引眾多行業進入者,普遍連鎖規模較小,行業極度分散,競爭激烈。
茶飲品質主要取決於基底茶,製作基底茶的茶葉是新中式茶飲的最大成本項。掌控上游茶葉供應鏈,是大型新中式茶飲連鎖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之一。與原產地茶園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現批量囤貨,可保障旗下門店產品品質、口味的一致性、穩定性;獨家供應可實現基底茶的唯一性,增強產品差異化。
目前,新中式茶飲中水果類茶飲占比有限,水果整體消耗量不高;同時,水果易腐爛,採購半徑短,茶飲連鎖多在當地水果批發市場進行採購;其供應鏈壁壘不高。
行銷:新媒體連結目標客群,反向宣傳強化熱度
新媒體時代行銷對於各人氣爆棚的新式茶飲店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新式茶飲店自身注重網路行銷,增加關注度。比如:在公司官網、各大公眾號、微博主頁都在定期更新相關動向,同時還在各種社交平臺與粉絲互動,並針對顧客提出的意見會給出回饋並做出一定的修改。此外,客戶曬照反向宣傳,也會暴增熱度。
尋找下一個星巴克
那麼,新式茶飲行業裡究竟能不能誕生下一個星巴克?這個市場最終將是分散還是集中?最終能否有和互聯網行業類似的贏者通吃的壟斷局面產生呢?
事實上,當我們在討論國內新式茶飲行業的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因為茶文化和中國不可分割的緊密關聯,因此只把討論的範圍局限於中國,而忘記了放眼全球。
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1800億美金左右市值的可口可樂公司,和將近900億美金左右市值的星巴克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他們全球化的商業模式。
就從星巴克的例子來看,2010年時,星巴克美國的收入還占其全球收入的近80%之多,其來源於亞太區的收入僅占其總體的4%,彼時星巴克在中國只有220家自營門店。但從2010年到2016年的六年間,星巴克來源於全球非美國市場的收入一路攀升,到了6年後,星巴克來源於美國市場的收入占比下降了10%,而來自亞太區的年收入占比則增長至14%,此時星巴克在中國的自營門店數量也達到了6年前的六倍左右,即1272家。

六年時間裡,星巴克的總收入也翻了一倍,從107億美金增長至213美金,可見其全球化的商業模式帶來增長的威力。
但是,帶有強烈中國元素的飲料也能像星巴克一樣全球化發展、在沒有東方色彩的國家裡成功滲透開來嗎?
短期:低壁壘,資本湧入,競爭加劇
新品牌湧現。新生茶飲品從產品品質、門店體驗式設計、定價區間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改寫了茶飲低端消費的歷史,使傳統中國茶煥發新活力,進階時尚消費、品牌消費。在資本助力下,更多企業或創業者將進軍茶飲市場,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抓住產品創新的延伸和商業模式的延伸,提高產品價值,搶佔市場份額。
成功品牌推出副牌。當新式茶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新品牌湧入市場並奮起前追時,某些知名品牌已經開始佈局新的賽道——新茶飲的副牌運動。
中長期:再造星巴克
星巴克中國銷售收入。單位:億元。(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單位:家。(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星巴克中國客單價。單位:元。(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信證券研究部)
根據 Euromonitor 資料,星巴克中國 2016 年網點數 2242 家,銷售收入 138 億元人民幣,平均單店收入 617 萬元,客單價 61 元。根據目前新中式茶飲店的運營情況,我們判斷未來行業龍頭門店總量可達 1000 家左右(約為星巴克的 1/2),而平均單店年銷售額有望達到 1200 萬元(約為星巴克的 2 倍),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 120 億元以上,與星巴克銷售體量相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