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WEB2.0分析的好文章
------------------------------------------------------
Web2.0時代 知識傳播大變革
Web 2.0興起,也將網路推向互動互連互助的境界,而主宰者不再是網站而是網友。記者何烱榮/攝影
【記者祁安國、梁欣怡、薛荷玉/報導】
2000年網路泡沫化,投資人視「.com」如瘟神,歷經五、六年的重新洗牌,以及隨著第二代新網路的Web 2.0誕生,不僅讓投資人對網站重燃希望,Web 2.0也正逐步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思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說,為因應Web 2.0由使用者主導的潮流,網路經營者、文教工作者的心態都要隨之改變。
Web 2.0時代來臨,但國內起步緩慢,到今年初主要入口網站才有大幅動作。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表示,Yahoo!的「知識+」就是具有Web 2.0精神的服務,由網友之間的問與答而累積豐富的資料,目前知識總量突破500萬則。未來,服務如果具備搜尋、內容、社群、個人化等元素,也就落實Web 2.0的精神了。
其實早在2004年底,翻譯「魔戒」的朱學恆成立奇幻基金會,號召義工加入「開放式課程計畫(OOPS)」,將麻省理工學院在網上公開的課程網頁(MIT OCW)翻譯成中文,如今包括33個學科共900多個課程,已有27個課程完成,這也是Web 2.0精神的重要體現。
目前著手將麻省理工學院英文課程翻譯成不同語文的,主要有三個單位,包括翻譯成西班牙及葡萄牙文的Universia、翻譯成簡體中文的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CORE),及翻譯成繁體中文的開放式課程計畫;前二者都是由協會組織重點學校教授進行翻譯工作,只有台灣是由「素人」翻譯義工上場。
令朱學恆自豪的開放式課程計畫,台灣各大學認為構想不錯,不少大學計畫將授課課程上網,以提升教學品質。台灣大學已強制所有課程大綱上網,政治大學要求教師申請學期補助時,課程內容、進度、評量標準等都要上網公布。
中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東吳大學教學資源中心已在校內成立專責單位發展數位化教學。東吳大學教學推廣組表示,教學資源中心就是要協助老師將教材數位化並上線,94學年度起,已有超過50門課授課老師提出申請,而且每學期都在成長,但與全校共開設千門以上課程相較,網路課程的比例仍然偏低。
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郭耀煌指出,網路線上學習是新的教學模式,教材呈現更豐富生動,學習更具彈性,相形之下,教學品質的控管格外重要,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是否足夠也頗受關注,此時,就要透過線上導師制度,導引學習活動,一定時間後也要再回到傳統課堂上,檢視學習成果。
中正大學成立全國唯一的TEAL創意互動教學教室,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從教材引進、上課方式、教室規畫到軟硬體設計,完全仿照MIT,中正大學的學生不必到美國,就可以享受與麻省理工學院一樣的上課方式及教材。 【2006/07/14 民生報】
新聞詞典》Web 2.0是什麼?
【祁安國】
Web 2.0著重的是雙向互動,其重要精神在於網友的參與。這個概念由O'Reilly媒體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Tim O'Reilly(提姆‧奧萊理)提出,他是最早提出「開放源碼」觀念。當時提姆在會議中腦力激盪時,大家發現網路經過了泡沫化,仍有許多新應用的網路公司誕生,這些都是泡沫化後倖存的網路公司,而且都有一共同之處,這個共同之處就是Web 2.0的輪廓。
在Web 1.0時代,所有的網路服務是由以公司為主的網站所提供,網友無法更動服務;但是到了Web 2.0時代,網友則掌握控制權,隨時可以透過上傳,參與修改不滿意的內容,或是透過分享取得更多的資源。
所以Web 2.0並不是一種新技術、新科技,而是一種新觀念,讓網路回歸到以「內容」為根本,也就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不再是只有Technology,而擁有更多的Information,而且這些訊息不是來自網主,而是網友。
Web2.0時代最新名詞一覽表
Web 1.0時代
項目
Web 2.0時代
個人網站或BBS,無法串連,不易成為焦點新聞
Blog部落格
以網友為組織,發表個人新知,並與其他網友相串連,人人可成為大明星
網友是被動式的接受,無法決定服務內容
RSS網站摘要
有點類似新聞頻道的方式呈現,用戶可以自動分發和訂閱
由單一網站控管,提供網友連線至專屬網站下載
P2P點對點
Peer to Peer的縮寫,透過點對點進行人的交流、檔案交換
知識庫幾乎都依賴學者專家常年累月撰寫,網友只有觀看的份
WIKI百科全書
人人可以寫百科全書,寫錯自然有人上網更正,也塑造一個新社群
由網控中心提供,只能單純的連結下載
Podcast播客
是iPod和廣播Broadcast的合成字,自製個人電影、音樂,在網路上發布,網友不限是iPod用戶可定期下載
個人網站僅能宣導,無法達到串連
SNS社會網路
依六度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而設,經由人脈網路,任何一人想結識另一位陌生人,只要六位朋友即可
記者祁安國/製表【2006/07/14 民生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