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2, 2006

網路廣告 callback服務

網路廣告效果的衡量和提升
除了 click to call 外
也新增了 call back服務


callback服務 手機嘛也通
■ 嚴蘭欣

網路電話使用日漸普及,陸續成為廣告主行銷的工具之一,不過網路詐騙事件頻傳,如何建立網友信心,才是新服務的發展關鍵。(本報系資料照片)

市場上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及業者,在網頁上提供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聯絡業者服務,包括eBay、Google、Yahoo!等業者也宣布共同合作,在其網頁上提供承租商Skype即時通訊的功能,讓網頁瀏覽者(潛在客戶)可以直接利用「Skype Me」按鍵,直接與廠商在線上做即時的溝通。
其實由今年(2006年)的4月開始,歐洲一些專門經營分類廣告的網站,已經開始推出另一種VoIP即時通訊服務,名為「業者回電」(call-back),這項有別於過去業者在網站上所提供的VoIP聯絡業者服務,「-callback」乃是採取由廣告商為發話端,利用網路電話,來聯絡主動在網站上留下聯絡方式的消費者,這項「callback」VoIP服務,也將原先僅止於網路電話的撥打,延伸至傳統市內電話與手機服務中。
聯絡業者「click-to-call」與「callback」功能不同之處在於:「click-to-call」為網頁經營者,在網頁或分類廣告頁面中所放置的一個動作按鈕,消費者一旦用滑鼠點擊「click-to- call」按鍵,就可直接利用softphone或用耳機麥克風與該網站客服人員聯絡。
而「callback」雖然同樣為業者在網頁或分類廣告頁面中,所放置的動作按鈕,但在消費者點擊「callback」按鍵後,網頁上便會另外彈跳出一個視窗,視窗中會請客戶留下姓名、方便聯絡的電話及時間等資料,由廣告商發話給消費者,客戶若不具備softphone或耳機麥克風,也可以自行選擇請業者撥至其室內電話或手機。
對消費者來說,「callback」服務與「click-to-call」最大不同處在於,消費者本身無須具備VoIP相關硬體設備,並且可以自由選擇廠商回電的聯絡方式與時間。「callback」服務的推出,使得消費者無須先下載VoIP相關的軟體,不受硬體設備、網路狀況或頻寬等的限制,也能達到無須額外付費,便可請廠商主動聯絡的功能。
排除過去或許因為使用公用電腦,或者在上班時間無法主動聯繫廠商的不便等因素,相對來說「callback」可以提供消費者更大的空間與時間的彈性。
對廠商來說,「callback」服務與「click-to-call」服務的主要不同處在於,使用「callback」服務的消費者,屬於願意主動留下個人相關聯絡資料的顧客,表示其對於所欲諮詢的服務或商品,通常具有較高的興趣及成交意願。
廠商在即時掌握客戶所留下的電話與相關訊息後,將較過去僅能單純利用電子郵件,或等待客戶聯絡的狀況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成為可以掌握客戶聯繫資訊,將服務與商品貼近更具有購買潛力的客戶。
由於VoIP的興起乃是藉助於網路的普及,與頻寬的提升,將原本需要利用傳統電話的服務轉移至電腦及網路上運作,其所提供的溝通本質其實是未改變的,只是將既有的服務朝向IP化發展。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環境面的改變,將過去無法在網路上推行的應用,透過新的工具或商業模式來做運用及推廣,這才是VoIP服務所應尋求的利基點。好的服務猶如舊酒裝新瓶,其本質是沒有改變的,VoIP的應用只是端視其如何在不同的技術中取得創新及尋求異同。
以此項「callback」服務來說,它將消費者與業者可以進行溝通的方式,拓展至室內電話與手機,使其不再侷限於網路電話。彈跳視窗的設計,更可讓業者利用這個機會,取得消費者其他可聯絡的電話、姓名。
甚者更可以利用這個視窗設計選項,讓消費者勾選欲詢問的主題,或者表達有興趣的議題。如此廠商便可以在提供服務前,進行先期性的背景資料蒐集,將更能貼近消費者需求,或者對日後的服務及相關性商品做適切的推銷。
「callback」』服務,突破了過去傳統電話行銷中,消費資料蒐集的障礙,以消費者願意主動提供的方式,來取得過去所不容易獲得的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callback」服務提供了消費者更彈性的溝通方式及聯絡時間,但是在網路即時性與方便性的背後,如何在網路垃圾郵件與詐騙層出不窮的社會中,突破消費者的心防,讓消費者願意主動留下聯絡方式,仍是廠商應思索的問題。廠商對於SPAM防堵機制的加強,及廠商的商譽道德評量,也成為消費者是否願意持續使用此種服務的關鍵。
(作者是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6/07/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