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線上百科推動知識民主
數位時代雙週》 王志仁
「我相信百科的編纂應該更激進,而不是更保守,」威爾斯引用六○年代一位《大英百科全書》編輯的觀點。四十多年後,這個想法由維基百科落實,目前這個網站擁有的內容量,已遠超過最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而且每天還在增加中。
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不分語言文化,都有人奉獻自己所知,成全這部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知識庫。這些人的特色是什麼?如何被動員?不認識的同儕之間如何互助互動?產生哪些衝突?如何解決?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這種千古命題永遠不會有答案,就像網際網路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便利,還是創造更多犯罪可能,兩派意見始終僵持。創辦維基百科的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可不想陷入無解的議題裡,他有興趣的是,去發掘更多可能性,並形成正向循環。這位蓄著落腮鬍的美國中年男子,在二○○一年成立了維基線上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並把撰寫內容和編輯這部百科的權力,開放給全世界大眾,不分族群和語言,人人都能貢獻自己的知識。去年開銷僅七十五萬美元乍聽之下相當烏托邦、像慈善團體才會做的事,卻在過去五年來吸引無以數計的人投入。目前維基百科上頭有超過三百五十萬則文章,都來自網友自發生產,威爾斯沒有花過一塊錢在內容上。「我做的事很簡單,有人想學習,有人想分享,維基提供一個平台讓事情發生,」威爾斯輕描淡寫地說。就連維基的運作都與傳統百科全書截然不同。它沒有上千人的編輯團隊和一堆學者教授顧問團,維基百科只有二.五位員工,一位是程式設計師,一位是威爾斯的助理,半位是來實習的研究生,威爾斯本人則當義工不支薪。去年維基的開銷僅七十五萬美元,多以來自五十和一百美元不等的民眾小額捐款支付。隨身背著Google贈送的提袋,受邀來台住在中研院內的宿舍,威爾斯相當隨和,就連來台機票是從佛羅里達飛德州再轉日本再到台灣,坐三趟飛機總計二十四小時,也不以為忤,「就是睡眠少了點,」他笑著說。自由發表 內容累積迅速威爾斯第一份工作是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當交易員,後來在一九九五年開始的網路狂潮中,他曾與朋友合創一家搜尋引擎公司。維基百科是他在網路上的第二個作品。不論他成立維基的最初目的是什麼,目前維基的成就已超過他的想像。一般人好奇的是,如果花錢雇人來寫,五年內很難累積三百五十萬篇文章,但是維基從公眾利益出發,反而輕鬆達成。「自由(free)是關鍵,」威爾斯強調:「這裡的free指的是像言論『自由』的意思,而不是啤酒『免費』的意思。」維基的運作分成三個層次:平民、貴族和君王。平民代表所有人都能參與,自己寫作或編輯他人文章,沒有資格限制。維基目前主要的參與者來自北美和歐洲,數量排前兩名的內容是英文和德文。以年齡層來分,作者多集中在二十和三十歲的世代,五十歲以上非常少。「這與網路基礎建設以及上網習慣有關,」威爾斯分析。不設限的結果,引來外界對於維基百科的正確性和品質的批評。威爾斯回應,設限將把大多數有熱情的網友阻擋在外,結果變成少數人在寫,內容很難增加,充其量只是在編一本傳統百科全書。作者將內容上傳至維基百科後,其他人可以來修改,甚至提出全新版本,但這些修正要經過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同好討論同意才可以,如僵持不下最後則靠投票決定。這種過程耗時較長,但也使得許多聲音能夠出現,附在原文之後的一長串討論意見,甚至得到更多注意,是另一種形式的民主。創新在網路上的工作模式當然,民主的結果未必是正確內容,所以維基引進「貴族」制。某位在特定領域有專業知識,並經常在該領域發表文章、並得到同儕認同的作者,就可提高權值,在發言和做決定時比重高於其他人。「類似eBay的作法,每位賣家都會得到買家的評價,逐漸累積信用。」至於重大的爭議,最後則交由「君王」來仲裁,目前威爾斯正扮演這個角色。去年有一批德國新納粹分子,提議要刪除維基百科上對納粹有負面描述的內容,並放話將發動數千人到網上來投票。最終只有十八人上來投票,但反對的有八十二人,提案未過。「即使通過,我也會否決,」威爾斯強調:「維基要做到正確和中立,不因個別偏好和立場而改變。」與其說威爾斯和維基顛覆百科全書這項產品,不如說他們創新一種在網路上的工作模式,內容只是副產品。這裡面還有許多矛盾和未知待解。台灣維基主編鄧傑指出,在中文維基百科裡,大陸網友人數遠比台灣多,有爭議要投票時台灣都處於劣勢。也有聲音要求威爾斯下放更多權力,讓更多依不同主題的特定百科能夠獨立運作。至於如何變現也經常被問到。威爾斯已成立新公司Wikia,來處理有關維基的商業事宜,至於維基百科本身將保持非營利組織型態。公眾利益和商業、奉獻與信任、專業與濫權之間如何平衡,這些問題在網路上怎麼解決,威爾斯和維基百科的動作將是風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