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06, 2021

李佳琦養成花西子,品牌要不要養KOL?

 李佳琦養成花西子,品牌要不要養KOL

KOL,只用對了一半。

 李佳琦養成花西子,品牌要不要養KOL

| 時趣,04/27

根據媒體披露,2020年美妝品牌花西子有超過30%的流量,來自李佳琦直播間和抖音號。在雙十一,李佳琦直播間貢獻的GMV,甚至占花西子總GMV60%以上。和完美日記一樣,花西子也是少數的彩妝品牌在短短2-3年就能突破10億rmb的年銷售額閾值的品牌——2017年品牌成立並上線,2019年天貓年銷售額就做到了近20億rmb,2020年花西子的年銷售額預計接近30億rmb。

這讓我們看到在行銷中的高光點,也理解李佳琦為什麼敢當著直播間1700多萬觀眾,底氣十足地連說兩次:李佳琦推起來的花西子

不止與,其實但靠一己之力就起來的品牌也非常之多。

金卡戴珊家族、美國真人秀明星——Kylie Jenner創辦個人美妝品牌Kylie Cosmetics,其Instagram上的2億粉絲成為原動力,直接推動Kylie Cosmetics僅用一年半就取得4.2億美元的銷售額,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

:Kylie Jenner

緊隨其後,擁有海量粉絲的全球知名歌手Rihanna也創立美妝品牌Fenty Beauty,成為新秀。她同時也是讓陷入低谷的Puma,再次成為年輕人焦點的重要人物。

圖源:品牌官網

如今看來,這股風潮似乎也刮到國內,越來越多的明星、KOL,都在盤算著以自己社交影響力成立品牌。

但網紅創造品牌並不是時有趣想傳遞的重點。真正的核心點是,在這些不同的案例中,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

就是這些高光人物,都會長期為品牌月臺,並且會源源不斷的在社交媒體輸出品牌內容,最終成為品牌在流量、銷量上的一個重要管道。

這不禁提出一個疑問:如果一些人單憑一己之力就能創造一個品牌,那麼已經成熟的品牌是否可以選擇一些KOL進行長期押注?

KOL的能力,只用掉了一半

相較于不定期的明星代言、或在某一傳播節點大範圍找KOL做傳播,其實品牌目前很少會選擇KOL進行長期深度合作。

這是因為大多時候,KOL對品牌來說只是一種溝通管道。

但事實上,KOL真的只是一種溝通管道麼?

來看看李佳琦,他超高頻在直播間幫花西子種草,從良心國貨產品功效,再到產品研發,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到品牌是誰,都一一展現給用戶。這種作用,絕不僅限於帶貨,高強的說服力也幫助品牌進行了心智佔領。

所以從李佳琦&花西子到網紅品牌的崛起,其實都向商業社會展示了:KOL不只是一種溝通管道,他們具備社交媒體上的品牌能量,他們的社交行銷價值能夠深入整個商業邏輯和產品生命週期。

圖源:品牌官方

也因此,品牌使用KOL不僅僅只在管道思維,也可用品牌思維去對待。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消費者媒體行為在發生巨大改變,他們逐漸將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分配給各種社交媒體上的KOL

其次,消費者對廣告的信任度,也在從品牌信任傾斜到人格信任上,他們更願意聆聽KOL的推薦,參考已購買者的評論;

同時,粉絲會把對KOL的喜愛與信任感進行實體化,信任、購買KOL推薦或使用某品牌時,就是這種情感的實體化表達。

這些消費行為現象說明了,品牌的邏輯產生了新的玩法。

傳統的品牌誕生過程是:

企業定戰略、推產品、做品牌定位、策劃廣告與投放,通過行銷影響公眾的認知與管道搭建形成銷售。

但網紅品牌的誕生過程是:

KOL通過一些興趣內容建立自己的使用者池,然後通過頻繁的內容互動,先和粉絲形成情感認同,最後在這種認同基礎上才有了品牌。

這說明,KOL符合的不只是媒體行為、購買行為,同時具備對品牌塑造上的能力。

但回過頭看,今天品牌使用KOL的方式,大多時候只是變換了管道投放思維——從傳統媒體管道逐漸選擇KOL進行投放,這其實只用掉了KOL能力的一半。

品牌養KOL的兩大問題

品牌要選擇KOL進行長期合作,讓他們成為品牌在社交媒體的重要心智佔領地,就不得不面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KOL

通過Gerardo資料顯示,影響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的價值主要取決於影響者的3個基本品質:觸達、情境下的可信度和銷售技巧。可見品牌並不是通過隨意的品類挑選、粉絲畫像數量,就能決定誰更適合我的品牌。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最近,美國男士護膚初創品牌 Disco 完成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該品牌推出於2019年,公司報告稱,自2020年夏季以來月度銷售額環比增長達到三位數。

這家企業的創始人正是一位KOLBenjamin Smith,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這位KOL並不是護膚領域,而是來自健身領域。而旗下護膚品針對的問題,卻主要是健身人士常面臨的痤瘡等皮膚問題。

:Benjamin Smith

所以這個品牌的誕生邏輯不是常態的:Benjamin Smith先以健身教練的身份募集了男性粉絲用戶,再針對健身男性常面臨的皮膚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產品。並且私下裡,這位博主本身就具備非常強的護膚意識。

這種跨界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也由此可見,品牌選擇真正適合長期合作的KOL,不只是垂類的管道,而具非常多元化的選擇,需專業機構的專業能力支持。

圖源:品牌官網

其次,相較長期的KOL合作,內容高頻、深度輸出會非常重要,無論是從產品向、品牌向的輸出,這都進一步要求品牌有精細化的內容運營能力。

面對這一點,時趣認為任何內容行銷過程中,通過資料化的分析,瞭解粉絲群的喜好偏好、價值觀、分享點,這都是投放前所需要做的必修課。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李佳琦對花西子的重要程度,讓品牌看到「KOL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應該要避免品牌過度依賴某一位KOL,而是建立合理科學的矩陣,去平衡好這種關係。

綜上,KOL長期合作是品牌未來KOL行銷中值得嘗試的新思路,但這其中還考驗著品牌兩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方面是對KOL進行科學管理;

品牌在選擇和建立自己的KOL庫時,應變得邏輯化、資料化、技術化,不只是簡單的KOL篩選或者投放,而是針對客戶具體需求,提出囊括: KOL篩選、評估、內容定制、發佈追蹤、沉澱、推薦、淘汰等一整套完善的KOL管理流程;

另一方面是對KOL行銷進行創造力的升級;

KOL行銷的核心是內容創造力,這也需要的正是具備強大策略能力、創意能力的行銷機構來提供方案和執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