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24, 2005

Napster可攜式月費服務 聽歌趴趴走--數位音樂經營模式的不同

在數位內容中
數位音樂為最受歡迎的數位娛樂之一
目前除了i tune的單次下載外
另一就是類似KKBOX的 Streaming方式,只能聽不能下載
目前Napster to Go 綜合2者 ,推出另一可攜式月費制服務
不過本質上仍是以租用為主
而非下載後,可轉錄,可燒錄保存.
---------------------------------------------------------------
Napster可攜式月費服務 聽歌趴趴走
【黃怡音、洪春暉(資策會/MIC-ITIS計畫分析師)】

2005年4月初,Napster調高2005年第四季營收預測至1,650萬美元及1,750萬美元間,這已是兩個月來,Napster第二次調高營收預測,如此樂觀的預期導因於其會員數的快速累積。Napster第四季新增會員數為14.3萬人,成長率高達53%,至目前為止會員數共41萬人。新增會員中,除原有會員持續累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成長動力即為Napster甫於2月初推出的可攜式月費制服務—「Napster to Go」。

月費計價並可將音樂帶著走目前線上音樂主要有二種銷售模式,單首下載計費制及月費制,二者間的差別在於持有歌曲的方式-「擁有」以及「租用」。擁有的好處之一是可將音樂檔案轉錄至MP3隨身聽,隨時可將歌曲帶著走;租用的特色則是在固定費用下,會員擁有數十萬首歌曲的欣賞權力。

由於一般月費制多以串流(streaming)方式讓會員在線上聆聽,因此,歌曲無法移出至行動裝置。Napster在年初推出可攜式月費制服務「Napster to Go」,訴求重點便是上述兩項特點的結合。消費者每月支付固定費用14.95美元,便可將Napster資料庫中所有喜愛的歌曲轉錄至格式相容的MP3隨身聽。

會員在繳納月費之外,需定期將經註冊後的MP3隨身聽連結至播放軟體做認證,才能繼續聆聽隨身聽中所有歌曲。「Napster to Go」的推出不僅可吸引潛在消費者投入市場,也將影響現有銷售模式的使用者,對Napster本身市佔率及美國整體線上音樂發展都有提昇的效果。「Napster to Go」對一般月費制使用者吸引力較高目前一般月費制訂價皆在10美元左右,「Napster to Go」訂價14.95美元,讓消費者以多付5美元的代價,即可將歌曲轉錄至MP3隨身聽,可說是現有一般月費制在功能上的提昇。

一般月費制最大的特點在於消費者於歌曲選擇具有較大的彈性,但聆聽歌曲方式有較多限制,「N-apster to Go」則是讓使用者在播放設備的選擇上增加MP3隨身聽一項。同樣接受以租用方式持有音樂,可攜式月費制讓消費者不但享有數十萬首音樂的欣賞權力,並可享受音樂帶著走的樂趣,對現有一般月費制使用者具有不小的吸引力,轉而使用可攜式月費制的機率較高。

「Napster to Go」不易吸引希望「擁有」的消費者Apple iTunes開啟單首下載計費制的先例,目前仍為市場主流銷售模式,在其他主要業者紛紛推出月費制與iTunes競爭時,Apple仍堅持消費者想要「擁有」音樂,而不是「租用」音樂。消費者希望「擁有」音樂檔案,除因可自行選擇聆聽歌曲的方式外,如燒錄至CD或轉錄至隨身聽,能永久保有使用歌曲的權力也是原因之一。

就可攜式月費制而言,若消費者停止支付月費,將無法持續聆聽原已下載的音樂檔案,對希望永久保有使用歌曲權力的消費者而言,可攜式月費制的吸引力恐相對較低。尤其Apple iTunes的使用者,受限於iPod與iTunes具有的專屬性,在轉換線上音樂商店時,需付出更高的轉換成本,受其他銷售模式吸引的機會更低。

【2005/09/25 經濟日報】

手機下載音樂 美電信業搶進

編譯湯淑君/美聯社二十四日電】

美國無線電信業者與唱片公司聯手推出行動電話鈴聲下載服務,已炒熱手機音樂市場,現在,他們希望借助日新月異的行動電話與資料網路技術,把愛樂者帶往下一步:把手機當隨身聽用。

日本、南韓和英國居民已可選擇把歌曲間接從電腦載入手機,或直接從行動網路下載整首單曲。

相形下,美國消費者儘管每年花費數千萬美元下載手機鈴聲,但不論是直接或間接把整首歌載入手機,目前還不普遍。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高文說,有些人甚至懷疑,已習慣用電腦購買、聆聽並整理數位音樂的美國音樂迷,會不會採納把手機當首選音樂播放裝置的概念。

芳齡30的數位攝影師貝樂嘉說,這三個月來她買了15種手機鈴聲,但尚未上網付費下載過整首歌。貝樂嘉說:「這端視費用高低和操作簡易與否。同一首歌在手機上播放,和用立體音響播放的音質大不相同。」

無線電信業者仍躍躍欲試。斯普林特奈克斯泰公司(Sprint Nextel)計劃年底前,率先在美國提供完整歌曲的無線下載服務。該公司最近與真實網路公司(RealNetworks)簽約,準備透過自家無線網路,提供音樂錄影帶、新聞及音樂串流服務。

Verizon無線公司也醞釀推出類似服務。Verizon與一家已推出完整歌曲下載服務的英國無線電信公司結盟。

包括Napster、蘋果電腦公司的iTunes音樂商店在內的線上音樂零售商,也爭先恐後促銷可與個人電腦連結的新型手機,以爭食手機音樂下載市場大餅。他們的盤算是:先讓使用者熟悉透過電腦把音樂轉載入手機,再推出按次數計費的直接下載服務。

例如,蘋果與摩托羅拉公司9月就發表可儲存100首歌的ROKR手機,內建iTunes軟體。經銷這款手機的Cingular無線公司預定明年推出音樂下載服務。

但Jupiter研究公司分析師卡德說,蘋果iTunes音樂商店人氣旺,是因為iPod隨身聽讓民眾愛不釋手,而不是iTunes捧紅iPod。他指出,許多手機可容納數十首歌,卻不夠存放完整的音樂資料庫,不然就是螢幕不夠大,以致瀏覽音樂檔案很吃力。

高文補充說,價格是另一大障礙。目前無線下載服務的費用高昂,斯普林特用戶下載整首歌的費用約2美元,比用電腦下載的花費高一倍。

【2005/09/25 經濟日報】

Viacom可能以5000萬美元買下iFilm

因寬頻和相關軟硬體的成熟與進步
且微軟也已經推出家庭娛樂中心
網路的應用和內容的多元,豐富
將隨著帶來更多的商機!
----------------------------------------------------------
Viacom可能以5000萬美元買下iFilm
旗下擁有派拉蒙(Paramount)電影製作公司、MTV、CBS(哥倫比亞)電視臺的娛樂媒體集團Viacom最近傳出可能以5000萬美金買下提供Video On Demand的iFilm網站,以增加Viacom的網路廣告營收。iFilm站上提供影片、電視片段,以及電影預告片,除了吸引網友上網瀏覽之外,也引起許多廣告主的興趣。

此項消息最早由PaidContent.org在9月20日揭露,指出Viacom將保留iFilm的獨立品牌,而CNET則報導,Viacom此舉是著眼於日漸成長的網路廣告市場,根據網路行銷調查機構eMarketer的調查,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90億美元成長到今年的110億美元,而不少網路業者及投資者都認為影音廣告將在未來幾年大放異彩,同時,也有愈來愈多的網友上網是為了娛樂。

Viacom近年來頗為重視網路營收,Viacom營運長之一Tom Freston日前曾表示,無線內容服務每年為Viacom帶入1億美元的營收,而網路廣告每年的營收也介於75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Tom Freston並預估未來幾年該公司所提供的鈴聲下載等無線內容服務每年可輕易創造5億美元的收入,而網路廣告營收的成長比例則是該公司有線電視廣告成長比例的5倍。

Viacom計畫在明年初重組為兩個事業單位,分別是由Tom Freston掌管的有線電視及網路部門,包括MTV電視臺、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等,而Les Moonves則負責廣播電視部門,如CBS及UPN等。目前Les Moonves及Tom Freston共同擔任Viacom的總裁及營運長。編譯/陳曉莉

星期四, 9月 22, 2005

Google guicklly movement-Google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

Google的新服務推出和相關腳步佈局的企圖
真的彰顯出創新和快速的企業文化
也難怪Microsoft and Yahoo 的緊張!
但是不就是因為他們
網路應用才愈來愈好玩 愈來愈有趣
也了解到網路的應用
還有許多值得開發的內容

現在才是另一階段網路應用競爭的開始
而在邁入Web2.0應用的開端
相信個人化 關係化 社群化 和深度化的內容
包含SNS(如myspace,linkedin等)
會不斷出現 網路的生活 會愈來愈有好玩!
拭目以待!
---------------------------------------------------------------
Google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
根據Light Reading的報導,全球搜尋巨頭Google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骨幹傳輸網路中心,用來傳送從一堆伺服器產生的數位內容。Google除了正在大肆購買網路設備之外,也早就買下位在紐約的電信廠房,並計畫在西岸買下廠房基地以與光纖節點連結,攻佔亞洲市場。

Light Reading指出,Google建置自己的骨幹傳輸網路一方面是為了降低網路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網路流量及傳輸安全。

Google在過去一年買下了AboveNet、Cogent及WilTel等網路服務供應商的光纖網路,目前涵蓋範圍包括亞特蘭大、邁阿密、紐約及舊金山等,同時,Google也併購了一些WiFi服務業者。

不過,根據估計,Google如果要布建全球光纖網路,將耗資數十億美元。編譯/陳曉莉 (記者) 2005-09-22


星期三, 9月 21, 2005

中國大陸的風起雲湧--騰訊也投入中國線上拍賣戰場,拍拍網9月上線

中國大陸目前的網路發展可說是風起雲湧,大家爭相搶進,其主要原因為--
1.內需市場的龐大
2.使用人數的眾多(以億為單位)
3.軟硬體相關發展,已愈來愈進步且腳步愈來愈快

就以騰訊推出拍賣平臺「拍拍網」為例,騰訊在大陸因為QQ即時傳訊軟體和休閒遊戲頗受歡迎,也因此跨進拍賣的服務,著眼點即在於透過其會員資源增加其更多元的服務內容,當然也因其QQ即時傳訊軟體和休閒遊戲獲利的資金,給予新服務的協助;台灣的業者在這波浪潮下,是否也該省思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不一樣的利基內容。
----------------------------------------------------------------------------------
在中國最大網路書店當當網決定將在10月推出線上拍賣平臺,與eBay易趣及淘寶網一較高下之際,中國最大的即時傳訊軟體公司騰訊則早在9月悄然推出拍賣平臺「拍拍網」,打算以騰訊QQ在中國龐大的用戶量堆積線上拍賣服務,騰訊旗下的QQ即時傳訊軟體註冊用戶高達4億,經常使用的人數則有1.5億人,在中國的用戶有8000萬人,等於是中國有8成網友都在用QQ。

拍拍網將以免費服務攻佔中國線上拍賣市場,據了解,騰訊投入了上千萬元人民幣推動拍拍網,並在拍拍網上線同時就已提供第三方金流服務「財付通」,作為線上拍賣的支付工具。

騰訊QQ在中國以龐大的市佔率遙遙領先其他即時傳訊軟體,而該公司也利用此優勢開發各項服務,例如騰訊也跨入線上遊戲、入口網站以及剛推出的拍賣平臺。

在中國文化部日前公布的首批10款適合未成年人的國產原創優秀網路遊戲產品中,騰訊就入選了5款遊戲,其中3款還成為素有「中國電子競技奧運會」之稱的CEG2005休閒類比賽的指定比賽平臺。

而去年才推出的QQ.com入口網站,在今年的流量便已躍居中國第四大入口網站。此外,騰訊也在積極開發搜尋引擎,首要擊倒對象為Yahoo!3721,北京晨報形容騰訊在搜尋市場的作為是「柿子先找軟的捏」。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說,騰訊在建造一個一站購足的線上生活,消費者在騰訊可以得到所有想要的服務。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入口網站業者在過去經常掛在嘴上的說詞,不過,這會兒也成為研發即時傳訊軟體業者的用語,近年來即時傳訊軟體地位愈來愈高,全球業者已然將即時傳訊視為平臺而非單純的通訊工具,而中國騰訊正是主導此一概念的業者。編譯/陳曉莉

AOL下一代IM「Triton」將在本周發表搶鮮版

由入口網站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AOL)開發的即時傳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IM)AIM,將在本周推出下一代的IM「Triton」搶鮮版,「Triton」的架構及程式碼幾乎全部翻新,主要加強語音通訊服務功能。

「Triton」將提供即時的語音及影像傳輸功能,並有語音電子郵件功能,「Triton」同時支援用戶PC 2 PC、PC到家用電話,以及PC到無線電話的通話功能,正式版預計在今年底前發表。

美國線上的AIM現階段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即時傳訊軟體,根據調查,AIM美國地區用戶數為4160萬,居次的是Yahoo!Messenger的1910萬,MSN Messenger則排名第三,註冊用戶為1410萬。

AOL還打算將「Triton」與旗下的各項服務整合,包括TotalTalk付費網路電話及Web-based的連絡人管理系統Plaxo,未來用戶只要按下Plaxo的連絡人就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而TotalTalk是AOL原本提供的網路電話服務,過去只提供給使用AOL寬頻服務的會員,不過預計在10月4日推出的新版將開放給所有網友,採月費制,價格自18.99美元至34.99美元不等。

網路電話已成為各大入口網站必備的服務,而AOL將是美國首家以IM為基礎,提供PC與家用電話互通服務的業者,不過卻不會是唯一一家,因為Yahoo!在今年6月併購了提供VoIP(Voice Over IP)服務的Dialpad Communications,而微軟也在今年8月買下另一家提供VoIP服務的Teleo,不論是Yahoo!或微軟都會很快將這些VoIP服務嵌入自己的即時傳訊軟體中。編譯/陳曉莉

最快賺錢的投資--Google網域名稱的註冊

Google成為中國網路蟑螂鎖定對象
全球搜尋巨頭Google在中國的所有相關的網域名稱幾乎都被當地的域名投資者給註冊了,除了之前Google已用百萬元人民幣贖回的google.com.cn及google.cn之外,包括gmail.cn、google talk、google earth、google local等Google推出的服務也都被早一步註冊。

目前中國開放兩種網域名稱,分別是屬性型(如google.com.cn)及泛用型(如google.cn),其中,Google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在2004年推出時於中國註冊了gmail.com.cn,不過gmail.cn卻在2003年就被註冊了。

中國晨報報導,註冊Google相關網址的風潮從媒體披露Google支付百萬元人民幣買回網址後更是迅速延燒,半個月內goolemap、googleearth及googletalk在中國的網址都被註冊了,其中,googletalk的註冊時間幾乎與google talk服務的推出同步,中國晨報指出中國域名投資者出手的精準及迅速令人咋舌。

若無法判定這些早Google一步註冊上述網址為惡意行為,那麼,Google可能要花費不少的金額再贖回這些網址了。編譯/陳曉莉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國際商學院世界第一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世界第一
■ 編譯湯淑君/道瓊社二十一日電華爾街日報21日公布今年國際商學院評比排行榜,結果顯示,在人力資源公司的心目中,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首屈一指,西班牙的Esade和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Tepper商學院分別拿下二、三名。
此外,倫敦商學院(LBS)從去年的第二名落居第五,排在從榜外躍上第四名的墨西哥IPADE之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Ivey商學院維持在第六名。第七、第八名分別是美國雷鳥大學Garvin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的Sloan商學院。法國的Insead從去年的第12名升上第九,第十名仍是哥斯大黎加的IN-CAE。
除了國際榜外,這項調查還特別針對北美地區的商學院作評比,其中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名列美國全國榜之冠,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則榮登區域榜榜首。
上述排名顯示各校企業碩士(MBA)人才對徵才者的吸引力。今年前三名的都開設人數相對較少的MBA課程,而且畢業生都被人力資源公司視為技術水平高,態度也令人欣賞。
例如,瑞士洛桑理學院的畢業生表現出的成熟和深度,就備受人力資源公司讚許。
華爾街日報委託哈里斯互動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在2004年12月6日至2005年3月9日進行這項調查,總共訪問了3,267位人力資源公司。
受訪者根據最近的徵才經驗,對各校作評比,依據的是學生領導潛力與溝通技巧、教職員的素質與課程品質等20項標準。
除了觀感之外,調查結果也反映「支持行為」以及「大眾魅力」。
前者指的是人力資源公司重返某校徵才的意願,後者意指各校吸引到的招募者人數。
有三所歐洲商學院在今年的國際榜大放異彩。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巴賽隆納的Esade及倫敦商學院,獲得的評價高於歐洲其他商學院,這三校學生的國際觀與歷練尤其受到讚賞。徵才者特別對洛桑管理學院學生的領導能力、策略思考與人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人力資源公司首選十大商學院
2005年排名
1 洛桑管理學院 瑞士
2 ESADE 西班牙
3 卡內基美隆(Tepper) 美國
4 IPADE 墨西哥
5 倫敦商學院 英國
6 西安大略大學(Ivey) 加拿大
7 雷鳥大學(Garvin) 美國
8麻省理工學院(Sloan) 美國
9 Insead 法國
10INCAE 哥斯大黎加
資料來源:亞洲華爾街日報
【2005/09/22 經濟日報

goole new services-Google Wi-Fi

Google又公布了一項新的服務-Google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上網服務
腳步和研發新產品速度非常快
也難怪 Microsoft的緊張
---------------------------------------------------------------------------------
Google 測試安全無線上網技術

■ 編譯謝璦竹/綜合舊金山二十一日電

根據Google網站上的常見問答集(FAQ),Google已開發出安全無線上網技術,使用者可以下載名為安全存取(Secure Access)的加密軟體,以支援「更安全的Google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上網服務。」
這個正在測試的計畫包括軟體下載及Wi-Fi熱點服務,目前僅限於Google公司所在地舊金山灣區一帶。

Wi-Fi技術提供行動上網絕佳支援,只要攜帶配備Wi-Fi卡的手提電腦,就可以自動搜尋最近可以用的無線上網熱點。

但透過Wi-Fi傳輸的資料大多未經加密,很容易受到駭客入侵。

雖然在過去有針對於Wi-Fi資料傳輸的加密技術開發出來,但由於設定困難,並未普及。

Google的安全無線上網計畫是否只是更大計畫的一部分?Google要如何藉此賺錢?一切都引發許多猜測。

Google可能與計畫架設都市無線網路的舊金山市政府合作,以提供更便利、便宜的市民上網機會。

但架設Wi-Fi不是賺錢的行業,幾家全國性Wi-Fi業者都已倒閉。

也有人猜測:Google可能計畫出租高速光纖數據網路空間。

光纖通信網路是推廣Wi-Fi無線網路的基礎。

Google和高盛集團、赫斯特媒體集團7月合資創立柯稜傳播公司(Current Communica-tions),利用以電力線進行寬頻上網的技術(brandband over powerline,BPL)。

也有人猜測,Google將與廣告業者合作,根據使用者連上Google Wi-Fi的地點,發送鎖定目標的特製廣告。

但Google尚未發表任何更有野心的計畫,只表示「安全存取」加密軟體是公司一位工程師有感於Wi-Fi傳輸不安全,利用其20%的計畫時間開發出來的。

市調公司洋基集團(Yankee Group)分析師默哈尼說,Google「打算透過新科技超越網頁限制,延伸觸角到消費者及企業市場。」

愈來愈流行的Wi-Fi短距無線網路可以讓Google深入都會區。

美國科技研究公司(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分析師愛德華茲認為,Google要藉Wi-Fi賺錢不容易,「Wi-Fi上網不會是Google的核心能力。」

【2005/09/22 經濟日報】

星期一, 9月 19, 2005

SNS網站的興起--轟動全美校園的「臉譜」社交網站

【大紀元7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潘蜜拉-艾爾德(Pamela Elder)是位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年級生。當她透過「臉譜( the Facebook)」網站找到她高中的老同學後,便已著了迷。後來,她便開始利用線上畢業紀念冊,來尋找小學後失散多年的朋友。難怪「臉譜」在全美校園網站上已捲起了旋風。
據《美聯社》作家麥當諾德(SORAYA NADIA McDONALD)來自亞特蘭大之報導,「臉譜」目前已吸引了280萬的使用者註冊,並已廣傳至美國800所大專院校。它以類似於1950年代麥芽坊(malt shop)式的地區社交形式崛起,進而全面推展開來。
該網站於2004年2月由三位哈佛大學的二年級生所創設,以線上人名錄之形態透過社交網絡連結至高等教育界。「臉譜」現在每天約有5,800位新的註冊者。
喬治亞技術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讀航太工程的四年級生加爾薩(Lucas Garza)說:「它已變成了每天例行公事的一項;即電子郵件、新聞、氣象,然後就是看臉譜。」
「臉譜」網http://www.thefacebook.com的使用者可以免費地張貼個人照片及自我介紹檔。自我介紹內容的多寡視個人喜好自定,包括:簡要自傳、興趣與嗜好,甚至還有人提供住址及行動電話號碼。
個人資料檔的閱覽是由使用者自己管控,從僅開放給好友到公開至其他所有的使用者皆可。開放的個人資料可以提供給其他的網友來搜尋同學、童年玩伴及同好等。
當使用者想要和網站上某人碰面時,可以要求對方將其加入為「好友」,這是一項如Friendster或LinkedIn等社交網站均有的特點。臉譜網中要求交朋友的請求,可來自網站內的任何一個人。
該網站之所以能風靡美國大專院校,是因為使用後學生皆奔相走告,相邀至網站看看彼此的「臉譜」。瀏覽他人「臉譜」的行為已戲稱為「facebooking」。
網站創辦人朱克柏格(Mark Zuckerberg)、休斯(Chris Hughes)與莫斯可維茲(Dustin Moskovitz)等三人,當初是哈佛大學的室友,設計臉譜網站是為了讓住在不同宿舍的同學們能夠彼此相識。創立後網站在校內廣受歡迎,此三人組又在一個月內將它推廣至哥倫比亞、史丹佛及耶魯等大學。
鑑於臉譜網的成功,自哈佛畢業後莫斯可維茲與朱克柏格便自行籌組了一個位於加州帕羅奧多(Palo Alto)的10人公司。莫斯可維茲主修經濟學;朱克柏格主修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休斯主修歷史與文學,他目前在巴黎就學。
休斯說:「朱克柏格並沒有進入公司上班,再力爭上游。他所創造的成就,已足以讓他直接從執行長的位置作起。」
據休斯表示,臉譜網站的收入大部份來自於廣告。除了企業的廣告外,網站的使用者也可購買「公告(announcements)」,其為一種只有在同一校區內才能看得到的廣告型態。內容為校內事務之宣傳,如學生會職務之競選到將舉辦的派對活動等均是。此類廣告價格介於美金9至15元間,價格依學校的大小而定。
臉譜網站的拓展有一部份來自於外界的投資。矽谷創投公司Accel Partners便已投入了一千三百萬美元;PayPal的創始人斯爾(Peter Thiel)最近也投資50萬美元。
該網站僅能以大專院校內的電子郵件地址來註冊,以便驗證使用者確為學生身份。註冊後,電郵地址即為使用者身份確認碼。
據休斯表示,在學期中,每天大約有60%的使用者會上該網站;在暑假期間每天也有約一半的人會上網。
前PC Magazine雜誌的編輯、現為技術顧問的瑞斯金(Robin Raskin)女士表示,學生對於個人資料的公開仍需持慬慎態度。她說:「你認為有個.edu的地址就是安全的,其實任何人都可想盡辦法進入該網站。」她表示,曾有市場人士成功地「滲透」到該網站。而且,許多畢業的校有會成員都有「.edu」的郵件地址。
喬治亞州立大學大四生艾蒙斯(Marcia Ammons)對臉譜網很有信心。她說:「在一個大型校園中,要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並不容易。同學們太分散了,如果你在接待中心放置一些派對的傳單,可能會有一半的人不知道,因為他們沒有發現到。」
加爾薩則利用臉譜網來找同班同學研究筆記和作業,因為喬治亞技術學院的一個班就會有500位學生。
擁有共同興趣的同好還可加入群組。例如,艾蒙斯是「Wal-Mart愛用者」的會員;加爾薩加入「可口Ipod」,其為Ipod迷的交誼室。
臉譜網的風行,也產生許多新的社交禮節;其一是關於交友的請求。對於某些人來說,一個人交友數量的多寡已成為社交能力的指標。
如果您造訪臉譜網,會發現以下四項用途:◎ 在您的校園中尋人◎ 認識您的同班同學◎ 查找您朋友的朋友◎ 圖像化呈現您的社交網絡

IM competition move quicklly in China-MSN Launch mobile service

MSN在中國推出MSN Mobile收費服務 MSN在今年5月於中國宣布推出入口網站之後,上周五於中國推出MSN Mobile付費服務,並採用單月10元人民幣的包月制,MSN Messenger的中國會員可以發送限量的簡訊給手機用戶。 MSN在今年年中開始大力推動中國市場,據了解,從年中迄今MSN Messenger中國用戶成長25%,註冊用戶數達到900萬。 中國IT產業的評論家洪波表示,這是MSN在中國一個新的盈利模式,也許是MSN認為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即可收費,不過目前MSN在中國仍處市場拓展期,對於MSN的收費感到意外。洪波認為,如果MSN Mobile為免費服務,一定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但若是收費,應不會產生太大波動。 對於MSN推出MSN Mobile收費服務一事,中國最大的即時傳訊軟體公司騰訊QQ執行長馬化騰表示,所有的即時通訊軟體應該皆可支援手機服務,而他認為最後的競爭應仍然在個人電腦端,而非手機服務。 事實上,QQ的手機服務也佔騰訊40%的營收比例。編譯/陳曉莉

從台灣到大陸數位音樂業者的反撲--全球唱片業相繼控告百度侵權

從台灣Kuro的敗訴,唱片業者也對百度(號稱中國的google),提起告訴,我們贊成合法的取得音樂,但如何兼顧消費者的付費意願和便利,而不是壟斷數位音樂市場,是另一個重要議題!
---------------------------------------------------------------

中國新浪科技引述香港媒體報導,指出環球唱片、百代唱片、華納唱片、索尼BMG以及它們的中國子公司新藝寶和正東唱片日前相繼對中國搜尋引擎業者百度提起訴訟,指控百度的搜索引擎侵犯了它們數百首歌曲的版權。唱片業者聲稱百度的搜索服務為用戶收聽和下載盜版歌曲打開了方便之門。

唱片業者表示,他們控告百度的主要目的在於希望百度停止MP3搜尋服務,而非想要獲得百度的賠償。因為根據中國的法令,網站若提供非法內容將被處於罰鍰,而在今年一月,中國ChinaMP3.com網站因為提供盜版MP3下載連結而被控告有罪,並罰鍰31萬元人民幣,有先例在前,唱片業者認為百度所提供的MP3搜尋功能在中國是一項違法行為。

不過,百度也在本周邀約中國唱片業者進行協商,希望建造正版音樂下載平臺,新浪科技表示會談獲得了積極正面的結果。

全球的唱片業在這幾年營收持續下滑,唱片業者斷定這與MP3的風行有密切的關連,因此全球皆有類似的訴訟發生,過去不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網站,更成為臺灣民眾下載MP3的天堂,甚至導致臺灣ISP業者部份封鎖臺灣到中國的頻寬。

新浪科技引用消息來源指出,唱片業者向法院提出的侵權歌曲列表僅是百度MP3搜尋所提供盜版歌曲的一小部份,若百度繼續侵權,唱片公司將提起其他訴訟。對於此次的訴訟案,百度表示一切已進入法律程序,因此不會發表評論。 文/陳曉莉 (記者) 2005-09-16

Taiwan Search engine ADwords Market

Taiwan 2004-2005 search engine ADwords Market information as below--
1)2004 Taiwan Internet AD market have 63Million(US dollars) , It approximately forecasts 25-35% annual growth for next 4 years.
2)Market forecasts Taiwan ADwords business will share 10-15% market of Internet AD in Taiwan ,2005.
3)Yahoo Taiwan launched "life information answers" and "knowledge answers" search services on 2004/11,and said those new services will be commercial on 2006 Q2.
4).Yahoo's subsidiary company, Overture,come to Taiwan to run ADwords business on 2004/10

星期日, 9月 18, 2005

美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今年將首度突破100億美元

美國網路行銷調查機構eMarketer指出,今年美國網路廣告支出金額將首度突破100億美元,可望達到129億美元,eMarketer並以「回家的小孩」形容網路廣告市場的回春,因為在2001年及2002年的網路廣告市場甚至呈現負成長。

129億美元的網路廣告支出約是2002年的2倍,根據eMarketer的估計,2002年美國網路廣告支出僅有60億美元。eMarketer也預計網路廣告將持續成長,從今年開始的4年內,美國企業至少會再投入100億元的網路廣告預算,估計到了2009年可達到223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InsightExpress的調查,有74%的媒體購買公司或是行銷單位在2004年底增加對網路廣告的預算,對有線電視的廣告需求也是增加的,但幅度僅有51%,而需求降低的廣告媒體則包括報紙、廣播、雜誌等。編譯/陳曉莉

動作真快的腳步--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搜尋巨頭Google在周三(9/14)宣布推出部落格搜尋測試版,Google在2003年跨入部落格服務,當時他併購了一家專門提供部落格管理軟體及出版的新創公司Blogger,因此業界便認為Google一定會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 Google部落格搜尋產品經理Jason Goldman表示,對於一個世界級的搜尋引擎來說,提供動態內容的搜尋服務是必要的。Google部落格搜尋除了搜尋Google自己推出的部落格之外,也支援其他部落格網站的搜尋,並能搜尋英文、法文、中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其他語言的部落格。 此外,該部落格搜尋服務也提供諸如RSS或Atom等新聞或部落格文章訂閱的搜尋。Jason Goldman說,現階段Google想知道民眾對部落格搜尋的需求,以及如何使用這項工具,因此目前仍為測試階段。 TechWeb News認為,Google此舉是為了尋找新的廣告領域,期望藉由新推出的部落格搜尋服務增加廣告收入。Google是全球知名搜尋引擎中首先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的業者,其他諸如Yahoo!、微軟都還未推出專為部落格設計的搜尋服務,不過,這兩大Google的競爭對手應該很快就會跟進。 根據Nielsen/NetRatings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7月美國有2成網友、約2930萬不重覆訪客造訪部落格相關網站,這個比例比今年初所進行的調查成長31%。編譯/陳曉莉

動作真快的腳步--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Google推出部落格搜尋



搜尋巨頭Google在周三(9/14)宣布推出部落格搜尋測試版,Google在2003年跨入部落格服務,當時他併購了一家專門提供部落格管理軟體及出版的新創公司Blogger,因此業界便認為Google一定會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

Google部落格搜尋產品經理Jason Goldman表示,對於一個世界級的搜尋引擎來說,提供動態內容的搜尋服務是必要的。Google部落格搜尋除了搜尋Google自己推出的部落格之外,也支援其他部落格網站的搜尋,並能搜尋英文、法文、中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其他語言的部落格。

此外,該部落格搜尋服務也提供諸如RSS或Atom等新聞或部落格文章訂閱的搜尋。Jason Goldman說,現階段Google想知道民眾對部落格搜尋的需求,以及如何使用這項工具,因此目前仍為測試階段。

TechWeb News認為,Google此舉是為了尋找新的廣告領域,期望藉由新推出的部落格搜尋服務增加廣告收入。Google是全球知名搜尋引擎中首先推出部落格搜尋服務的業者,其他諸如Yahoo!、微軟都還未推出專為部落格設計的搜尋服務,不過,這兩大Google的競爭對手應該很快就會跟進。

根據Nielsen/NetRatings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7月美國有2成網友、約2930萬不重覆訪客造訪部落格相關網站,這個比例比今年初所進行的調查成長31%。編譯/陳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