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新零售基因的新茶飲,供應鏈一直是它的心頭病
2018-05-20 • 來源:物流沙龍 作者:晨晨Tmac
新式茶飲這個領域,具有市場大、機會多、門檻低等特點,可供應鏈一直都是業界的心頭病。
最近,雀巢收購星巴克消息不脛而走,71.5億美金背後揭露了一個與世不爭的事實,舊茶飲的業態以及供應鏈正逐步瓦解重構。新的使命或者說新的風口,在國內催生了諸多茶飲企業,這些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在差異化方面和互聯網化方面,盛開了一番別樣的繁華。
按庫存生產模式VS消費者為中心模式
據星巴克總部官網顯示,星巴克的零售和餐飲產品主要包括咖啡和茶業務,以及即飲產品。咖啡和茶業務主要是全豆和咖啡粉、星巴克即溶咖啡及茶包等。涉及如此多的品類,其供應鏈管理可想沉澱得有多麼深入。
星巴克供應鏈管理可以簡單的用幾個關鍵字概括:全面、精准、高效。
全面
之所以說全面,是因為星巴克公司的供應鏈有三種管道支持:特殊管道、直銷管道、零售管道。
特殊管道是指星巴克為航空公司以及別的零售點提供的服務,直銷管道專門處理的是郵購業務,這大大克服了地域的困難,零售管道則專為自己的店鋪和合資店鋪服務,不僅保證了直接供給,還輻射了網路零售管道,以及為以後新零售打下堅實的基礎。
精准
星巴克運用的是按庫存生產模式,這種機制有利於企業實現與需求的有機銜接,不但提高了快速反應的能力,還準確的回饋顧客資訊,以便生產計畫的制定更加符合實際,有利於構建與供應商互惠且更加直接的關係。
星巴克的咖啡豆來自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大量的咖啡豆需要眾多供應商,星巴克對供應商實施了完整的評量系統和資料庫,可以精准的評估每家供應商的績效,從而提高與供應商合約談判的籌碼。
高效
供應商的管理是一項重要而又複雜的工程,怎樣梳理好與供應商的關係,影響到企業供應鏈沉澱寬度。星巴克實施供應商與銷售商資訊共用,建立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提高了資訊傳輸的效率,有利於中間環節的縮短。
庫存在整個供應鏈起著重要的緩衝和調節作用,完善的庫存制度,可充分的利用資源,加快資金周轉,改進交付可靠性,縮短交付時間,星巴克建立的按庫存生產模式,對品質有保證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可以說是一種較為高效的供應鏈模式。
然而,按庫存生產的重難點是預測和庫存控制,如果沒有很好地把握市場變化,很有可能造成庫存積壓,直接造成資金的佔有和損失。這是推式供應鏈的通病,倘若企業在資金和管控上出現差錯,後果也異常恐怖。
果不其然,2007年金融危機,星巴克陷入了停滯,創始人也在這個時候再次出山,主張聚焦核心SKU,並親自操刀,大刀闊斧的削減門店和產品線,讓星巴克重拾信心,成功渡過難關。
時代正在逐步更迭,權力中心也由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而且拉動式則成了不可逆轉企業的經營模式,從push(推動)到pull(拉動),消費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多,權力中心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在推動式增長方式下,星巴克的服務物件其實主要是經銷商體系,這是批發商業模式;在拉動式增長下,星巴克的服務物件更多開始要考慮終端消費者。
去年12月,星巴克在咖啡裡加入了“新零售”,這是繼接入支付寶後,阿里和星巴克的又一次全新的嘗試。星巴克甄選上海烘焙工坊的亮相,吹響了茶飲商業重構的的號角,這家全球最大的新零售“智慧門店”將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數位化體驗。
據筆者瞭解,從技術層面看,這是AR大型場景識別技術首次大規模商業應用。從消費體感來說,在這間全店無餐牌的“咖啡劇場”裡,只要拿出手機淘寶“掃一掃”,就將開啟全球零售業的“隱藏模式”。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還與支付寶合作推出了特有的“邊逛邊等”功能。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掃碼付款後,可以在工坊裡邊“逛”邊等通知。咖啡製作完成,支付寶App會推送一條取餐提醒,這樣一來,無聊的等餐時間也可用於探索烘焙工坊的隱藏秘密。
AR讓年輕人感受到咖啡文化,是星巴克從消費者出發,挖掘需求的新互動方式。
上個月“喜茶”獲得四億B輪RMB融資,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成為餐飲界的一匹黑馬,據筆者知悉,本次的B輪融資的資金,喜茶或將用於供應鏈和資訊化管理。
新式茶飲這個領域,具有市場大、機會多、門檻低等特點,可供應鏈一直都是業界的心頭病。
國民品牌平地一聲雷
對於茶飲零售商來講,為了保證品質他們要找到上游茶葉供應商,與原產地茶園深度合作,採購之前會考核評價諸多因素,需要從源頭進行品控,和上游茶園簽訂獨家協定,出資改良土壤、改進種植和制茶工藝。
從上游來看,除了在茶園原葉方面的佈局外,也改變了傳統供應方式。當前,新式茶飲是一個增量市場。
從數字上來看,中國整體的茶飲市場在756億人民幣左右,現階段中國茶葉以及茶飲市場還尚未達到千億美金規模,潛在市場還很大,進入者也很多。
所以,零售商為了保證核心競爭力,對於核心的原材料,如茶葉,在產地、加工方式、選品等環節都由零售商專門定制,並簽獨家協議。這麼做的原因一方面是能確保飲料的品質,另一方面也能在口味上形成差異化。
規模化效應明顯
門店擴張後,每月耗用的材料將持續增加,體量大,議價能力也會隨之上升,其中,高中低端多個品類,也特別影響成本效率。
在一定層面上來講,與供應商的合作能否保證資訊共用,緊密銜接好規模化供應與前端消費真實需求,決定著供應鏈成本的高低。
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化取得的成就,很容易會被眾多中間環節稀釋,供應商越多,物流的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由此可見,優化成本結構是供應鏈降本的一大課題。
新商業基因萌動
毫無爭議,新茶飲是帶著新零售基因的,數字經濟的本質就是用數位化手段,為產業服務,於是,新茶飲憑藉數位化工具為自己樹立壁壘,2017年4月,喜茶供應鏈進入數位化管理時代,上線ERP系統,物流中心採購、庫存、配送管理標準作業流程,數位化管理門店補貨、合理採購、減少庫存壓力。在供應鏈方面產生優勢。
當然諸如與外賣平臺和門店系統的融合,就更加頻繁了,正如小米之家的創始人雷軍說過,將電商的經驗和優勢發揮到實體零售中,改善購物體驗,提升流通效率,就是新零售的意義。
據筆者觀察,新茶飲的競爭其實就是供應鏈的競爭,隨著時代節奏的加快,產品的生命週期會大幅縮短。新舊產品線交替的間隙,便是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新茶飲在保證供應鏈穩定的同時,還得時刻與消費者相系,茶飲品牌唯有將這種前端體驗和後端的供應鏈優勢結合,才有希望提升品牌溢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