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年,Web2.0無疑是互聯網上的高頻辭彙之一。各家媒體對2005年傳媒業的盤點中,Web2.0是必不可少的辭彙。不管是概念炒作還是Web2.0在醞釀新一輪互聯網革命,Web2.0的確已經滲入到了各個行業各類人群中。Web2.0到底為何物? Web2.0到底要走向何方呢?本文通過對Web2.0核心應用層面(主要是Blog)的理性和批判性的分析來探討這些問題。
Web2.0 影響之廣
各家媒體對2005年互聯網產業的盤點中,都把Web2.0作為重點進行回顧梳理,足以看出Web2.0對互聯網的巨大影響。新華網2005新媒體十大熱點排行中“WEB 2.0 突如其來”居第二位;互聯網實驗室盤點互聯網文章中,高舉web2.0旗幟 ,把Web2.0稱為2005年炙手可熱的辭彙;計世網把“Web2.0開啟新一代互聯網”作為傳媒界2005年十大盛宴之首;北方網舉辦大的“IT歲末盤點:2005年中國IT大眾情人排行榜”中,WEB2.0位居第二;《第一財經日報》中《盤點2005年資本市場:風投們的喧嘩與騷動》文中,WEB2.0及博客赫然在列;《2005-2006中國 WEB2.0 發展現狀與趨勢調查》更是氣勢恢宏,此次調查活動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發起,國內多家專業調查、諮詢機構協辦,100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承擔宣傳推廣工作由權威部門發起的中國互聯網產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產業調查活動……
自2005年4月份以來,Web2.0已經在學界和業界炒作的沸沸揚揚了,國內外各界“有識之士”紛紛加盟Web2.0,大有借此興起新一輪“互聯網革命”之勢。在互聯網的大圈子裏一些從業者、實業家、傳媒業界人士在叫嚷著,在“民間”也活躍著一些人,他們“蠢蠢欲動”,連自己都搞不明白Web2.0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斷章取義盲目追風,以極大的激情投入到Web2.0卷起的的浪潮中來。這群Web2.0 的“發燒友”幻想著趕上Web2.0的潮流,分Web2.0的一杯羹。
Web2.0 到底為何物?
Web2.0 已經刮起了一股風,已經讓一些發燒友變得狂熱起來。Web2.0 真的就那麼神奇嗎?Web2.0到底是什麼呢?
Web2.0,是相對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聯網模式)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是一次從核心內容到外部應用的革命。由Web1.0單純通過網路流覽器流覽html網頁模式向內容更豐富、聯繫性更強、工具性更強的Web2.0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新的發展趨勢。[1]
Web1.0到Web2.0的轉變,具體的說,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共同建設”發展;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資訊向主動創造互聯網資訊邁進!從基本構成單元上,是由“網頁”向“發表/記錄的資訊”發展;從工具上,是由互聯網流覽器向各類流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運行機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轉變;作者由程式師等專業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戶發展;應用上由初級的“滑稽”的應用向全面大量應用發展。 [2]
Web2.0具有可重用的微內容;以用戶(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物為中心;社會交互性;用戶參與架構四個特性。Web2.0是以 Blog、Podcasting、TAG、SNS、RSS、wiki等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3]
Blog是Web2.0核心的應用的最典型的代表。下面以2005年互聯網上最流行的Blog為例,對Web2.0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些闡述。
“博客”(Blog或Weblog)
“博客”一詞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資訊發佈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註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佈和更新。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結、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你“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結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資訊、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將你個人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閃現的靈感等及時記錄和發佈,發揮您個人無限的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結識和彙聚朋友,進行深度交流溝通。著名的博客網站有“博客網”、“博客動力”等。博客可以實現“人人當記者”的理想。
博客是Web2.0技術應用的最直觀的體現,是Web2.0精神和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這些線民解讀Web2.0這一陌生術語最親切的切入口。從博客這個離我們較近的例子來理解Web2.0就更容易些了。Web2.0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讓用戶參與創造內容。Web2.0被普遍認為能更好地變革互聯網的內容組織與資訊傳播,創造關聯性與社會性。“博客、維客、播客等符合Web2.0定義的技術,都在強調分眾傳播的對等資訊交互,也就是資訊接受者同時也是這些資訊的創造者,若干的博客彙集成新的資訊輸出者,每個人在擠奶的時候還要喝奶。”[4]
批判性分析
面對Web2.0這個新生的概念,業內人士眾說紛紜,關於Web2.0的討論是比較熱烈的,也是仁者見仁的。審慎的、反對派在堅守Web1.0的陣地,抵制Web2.0,Web2.0的旗手們則狂熱地歡呼著為Web2.0推波助瀾。筆者在此對2005年10月出版的《網路傳播》中的兩篇文章《Web2.0:喧嘩與騷動》、《我們把Web2.0叫做互聯網2.0》中的部分觀點作一些批判性分析:
1、在互聯網1.0時期,網路主要是完成“人機對話”,通過軟體讓機器完成文檔處理或者獲取資訊,比如辦公軟體、ERP軟體和流覽器等等。而社會性網路則與之不同,主要功能是為了網路中的人與人之間(而不是人與機器)進行對話。社會性網路的技術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BT、移動博客、P2P、社交網路(SNS)、RSS、博采(blogmark)、維客(wiki)、標籤(Tag)等等,這些新興的技術代表的不僅僅只是一項應用、一個功能,而是代表著互聯網應用範式的根本性變革,是互聯網經過10年商業化之後一場全新的革命。 (方興東 張笑容 《我們把Web2.0叫做互聯網2.0》)
評析:在互聯網1.0時期,網路主要是完成“人機對話”,但背後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是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交流。而且我們有E-MAIL、QQ、BBS、聊天室、熱線等聯繫交流工具和平臺,可以進行人與人之間交互性溝通。“根本性變革和全新的革命”有言過其實之嫌。有那麼嚴重嗎?根本性變革到底體現在哪里呢?全新的革命又是怎麼推翻Web1.0的功能及其運營模式的呢?方興東在《博客——E時代的盜火者》中說過:Blog是“個人主頁2.0版”。這表明Web2.0是在方便受眾的前提下,對Web1.0技術、功能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升級,突破了一些技術和理念上的壁壘和局限。至於“根本性變革和全新的革命”,至少現在我們沒有看到關於這方面的任何跡象。更有不少人士指出:Web2.0就是在炒作,它根本沒有自己核心的東西,就是在借助2005年的博客熱潮跟風炒作。
2、隨著博客對社會介入的日漸深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誰贏得博客,誰就會贏得網路發展的主動權。博客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的傳播理論框架,在虛擬社會中展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受到幾乎所有網站的追捧。當你打開IE輸入www.yahoo.com看新聞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別人經過選擇、加工後堆砌給你的資訊。這種資訊接收方式跟你看電視讀報紙沒什麼兩樣。這些資訊是少數人生產出來的,他們的選擇和水平代表了你的趣味。你無法對電視說,請你給我提供另外不同的內容。但當你登錄博客後,就發現豁然開朗,一個鮮活的世界出現了。(方興東 張笑容 《我們把Web2.0叫做互聯網2.0》)
評析:“Blog崇尚拿來主義,崇尚超鏈結,崇尚資訊的綜合和全面,沒有超鏈結,blog就沒有生命力。”5如果沒有Web1.0,它又到哪里去找海量的資訊來建立超鏈結呢? 以blog為代表的Web2.0要依靠Web1.0,這是事實。我們不能拋開登在www.yahoo.com等網站上的資訊,我們需要更加真實的經過過濾的資訊,至少這些真實性要比Blog、Podcasting、wiki上的信息大得多。博客、維客等在看問題的角度上會有新突破,也會有大量鮮活的關於細節的資訊,但是卻無法保證資訊的真實性,這是制約它發展的最大的瓶頸之一,這是誰也無法回避的事實。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把關人,需要真實資訊的可靠保證。這一點Web1.0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如果現在Web2.0“革命成功”並徹底“顛覆”Web1.0,以博客、維客等為代表的Web2.0又怎樣來實現監測環境、協調社會各部分等媒體功能呢,是不是真的由線民自由發表觀點呢,會不會出現無數個資訊源發出未經過濾得資訊而呈現“一盤散沙” 、“天下大亂”的局面呢,大眾又該到哪里去獲取值得信賴的真實的資訊呢,到哪里去找諸如新浪網之類的權威的資訊源呢,最後又會不會回歸到Web1.0的資訊把關人模式呢?
3、在互聯網2.0面前,傳統門戶顯得老邁不堪。(方興東 張笑容 《我們把Web2.0叫做互聯網2.0》)目前專注于博客商業化的方興東還說:“新浪和類似的傳統門戶都走進了死胡同。”
評析:互聯網經濟低迷不景氣是真,但是這些說法多少有些言過其實和高度誇張。我們不反對甚至歡迎Web2.0的到來,但是也不能誇張地抬高到根本難以達到的高度。因為意識到了Web2.0的巨大功能和潛在的利潤,門戶網站紛紛以開放的姿勢加入到Web2.0的推廣隊伍中來,有的推出專門的博客服務,有的開設博客研究頻道,有的舉辦博客大賽。他們不僅在往博客上靠,還與維客、播克等廣泛接觸。與時俱進,才是明智的選擇。
4、大部分人士都認為Web2.0體現為如下三個特點:個性化,用戶也是訊息源,門戶對消息的控制將被削弱,消息傳播的渠道因此發生改變;真實化,在Web1.0時期,網路上都是虛擬社區、虛擬個體,但Web2.0的基本原則是真實,其社區將推廣實名制,即使每個人的名字不算真實,但個人資料起碼是可信的,這在SNS(社會網路軟體)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相關性,每個用戶以自身輻射出一個私有的可信賴的交際網路,無論是一度還是二度,都與每個用戶相關。(張世福 尚進《Web2.0:喧嘩與騷動》)
評析:個性化,並不是Web2.0獨有的,在虛擬社區、虛擬個體裏一樣有個性,一樣有自由發佈資訊的渠道,QQ、E-mail、BBS、個人主頁等等都可以實現個性化,用戶也可以是訊息源,只是程度不同罷了。真實性,這點“真實化”有多少是確實可信的呢?靠網路用戶的自覺?至少目前看來是極難極難的。推廣實名制,可行性又有多少呢?個人資料起碼的可信度又怎麼保證呢?註冊博客、維客、播客等根本沒有設置鑒別個人資訊真偽的任何障礙和門檻,如果我們不想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對外發佈自己真實的資訊。Salam Pax的例子或許能說明這一問題。伊拉克戰爭期間,最著名的博客Salam Pax,通過自己的“雷德在何方”的博客網站,向全世界人報告巴格達市民在戰爭下的生活狀態。圍繞著他的身份,博客界進行了大量的猜測和討論。人們只能通過他散佈在各個博客網站裏的文字得知他是二十八九歲的建築師,而具體的情況僅通過他的博客裏面的資訊則無從得知。[6]其實“Salam Pax”到底是誰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傳遞給我們的關於戰爭和百姓的鮮活資訊。我們並不苛求博客實名化能對真實性帶來多大的改觀,這也是不現實的,追求內容的真實才是最主要的。關於真實化的問題,Web2.0相對於QQ和BBS等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相關性,QQ和BBS、MSN等一樣可以以自身輻射出一個私有的可信賴的交際網路,例如在QQ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QQ群”,進行小圈子的交流和資訊共用。
Web2.0要走向何方?
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訊息的理論,他認為,每一種“媒介”發出的“訊息”都代表著或是規模或是速度或是類型的變化,所有這些都會介入到人類的活動中。媒介即是訊息包含著這樣含義:一,一種媒介的產生會在社會中產生新的行為標準和方式;媒介(技術)創造了新的環境而環境又影響很大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二,媒介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一種媒介註定是另一種媒介的內容。[7]媒介就是人們傳播資訊的工具,在這一點上, Blog、Podcasting、TAG、SNS、RSS、wiki等都算是媒介,而以其為應用為核心的Web2.0正是上述兩種含義的體現,即:Web2.0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Web2.0要與傳統媒體相互關聯。Web2.0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新聞和資訊傳播格局,而且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參與創制內容的空間和技術平臺,並高度宣揚“全民上網”、“全民織網” 、 “用戶為王”等理念。Web2.0號稱坐擁數億潛在內容提供者,這對傳統互聯網站點無疑是一場不小的衝擊。[8]
面對新技術,我們沒有理由回避。真正務實的的人士冷靜地以開放的姿態舉雙手歡迎Web2.0這一新事物,並積極地在應用層面上推廣。新浪已經在北京推出Blog公測版,成為國內首家正式推出Blog頻道的門戶網站,2005年10月份舉辦的新浪博客大賽也搞得轟轟烈烈。新浪CEO兼總裁汪延表示:“作為華人第一門戶網站,新浪Blog一直致力於為用戶創建一個自主、個性、專業的多彩Blog空間。而公測的beta2.0將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功能。”[9]新浪的這個動作,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草根力量將帶來一場“變革”的必然。最近,新浪與“Nrtor網同紀念”合作,推出以WIKI技術為核心的“新浪網同萬家姓維客計畫”,開始與WEB2.0廣泛接觸。新華網早在2004年8月1號就推出了新華網RSS聚合新聞服務,成為國內首家提供RSS聚合新聞服務的網路媒體,進行RSS的推廣和運營新模式的創新和開發。 “從前途上講,Web2.0是互聯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只看以什麼方式實現。那些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Web1.0公司,以Web2.0的方式去做有效的用戶互動,比直接埋頭做Web2.0的公司機會更多。”有的業內人士這樣分析說。
應該說,新浪網和新華網的舉措是值得推介的。互聯網路的可貴精神就在於包容性,從媒介生態學角度來說,Web2.和0Web1.0是共生共存的關係,二者是相互依靠、相互輔助、相互補充的。Web1.0和Web2.0也確實應當是共生共存的。Web2.0和Web1.0沒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是天然取代和被取代的關係,兩者都是新技術的產物,都是互聯網的一分子,說到底都是人體的延伸,都是人類的進步的階梯,有衝擊、有碰撞才會有創新、有發展,其目的都是為了最大程度上滿足受眾的需求。Web2.0不應該以顛覆或擊敗Web1.0為最終目標,這也是不可能的。
Web2.0回避不了商業操作和商業模式,回避不了利潤的誘惑。眾人對Web2.0追捧,說到底還是為了獲取可觀的商業利潤。方興東在《博客——E時代的盜火者》一書中說:“在互聯網領域,你沒有對金錢赤裸裸的饑餓感和對利潤赤裸裸的興奮感,是很難掙到錢的;可惜Blog不是這樣的人,甚至是這些人的對立面。” 方興東只說對了前面一半,“Blog其實也是這樣的人”,他的博客中國在2004年底就融資500萬人民幣,2005年7月融資1000萬美元。為了在市場上立住腳跟,為了生存,甚至說是為了更好地推廣Web2.0,進行商業運作無可厚非。怎麼能借助於Web1.0現有的成熟運作模式來經營和推廣Web2.0,怎麼來更好地實現Web2.0的不同於Web1.0的重要特性和功能才是最緊要的事情。(作者:來慶新/遼寧大學2005級傳播學研究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